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 http://m.39.net/pf/bdfyy/bdfhl/
从荒凉山村到诗意田园,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城郊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深化农村农业改革,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农旅融合发展为抓手,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实现一产“接二连三”(即由农业第一产业延伸第二产业再延伸到第三产业)目标,努力打造宜居城市后花园。
城郊新貌吴霖摄
打造好环境游子缓缓归
流水潺潺,天蓝草绿,田园如画,城郊乡农村静怡的生活令人心旷神怡。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为打造好美丽乡村的名片,城郊乡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封山育林,发展绿色农业,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契机,实现乡村卫生保洁常态化,着力建设村情浓郁、人居环境良好、乡村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配套、交通便捷畅达、生产生活便利的新农村。
岭边亭村刘佳楠摄
“以前觉得是不起眼的村,现在可不一样了,是大家眼里的‘城市后花园’。生活环境好了、基础设施完善了,还多了不少休闲去处,所以我们都纷纷回村里盖起了小洋房。”岭边亭村民袁文伟露出了漂泊的村庄人又回到家乡故土时独有的笑容。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颜值”,也要“内涵”。城郊乡坚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综合体、城市后花园”“生态净土,茶药之乡”,大力推进休闲广场地面修缮、绿化、健身区建设和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提升工程,号召公众参与环境整治行动,努力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美丽农村扮靓大地,绘制出一幅幅新农村的诗意田园画卷。
岭边亭村林文强摄
乡村产业旺生活有希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城郊乡根据本土资源,依托观光茶园、特色游步道、景观长廊等,围绕茶、果、文、旅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建立形成“2+N”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走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让昔日贫穷的小村落华丽蝶变,从“丰富资源”走向“美丽经济”。
城郊乡大力培育柘荣太子参产业,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推广规范化生产、加强基础性研究、提高品牌信誉等措施,使柘荣太子参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目前,城郊乡太子参示范种植面积约亩,占全县种植面积三分之一,年产量平均多吨,第一产值约1.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8.5亿元。
熊透村茶油基地吴霖摄
在茶产业方面,省级乡村示范村城郊乡岭边亭村、熊透村则以“公司+村委+基地+农户”模式,流转土地,规模性建设茶叶基地。以土地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以茶叶购销增加农民种植收入,以基地用工增加群众工资收入,以经营休闲项目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以生态产业振兴为发力点,发展高优茶叶种植,通过茶旅结合使茶山成“金山”,实现企、村、民三方共赢。
在做大做强太子参和茶叶等主导产业的同时,城郊乡还充分挖掘其它资源优势,打造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水果采摘等多种辅助产业。其中际头五姐妹项目一期总投资万元,流转土地亩,重点发展“猪—沼—果—蔬”生态循环农业,利用养殖场废弃物转变成有机肥、沼液,种植百香果、猕猴桃、葡萄、樱桃、水蜜桃等果树亩、套种亩果蔬,为15亩荷花进行堆肥、滴灌,做到生态循环农业,让荒山土地转变为“花果山”,形成“一栏猪、一池花、一片林、五大园”的乡村休闲旅游格局。靴岭尾村则根据本村地理条件,大胆创新种植“熏桃、白雪公主、红颜、天使”等多个稀有草莓品种,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际头葡萄园吴丽霞摄
昔日小山村今日网红村
在柘荣县西北部有个剪纸特色村,叫做靴岭尾村,是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这里座座院落焕然一新,面面剪纸画上墙,家家户户都保存着传统剪纸的习俗,让往来游客在惬意时光里悦心娱目、流连忘返。
靴岭尾村王志凌摄
近年来,靴岭尾村创新实践,积极谋划“文旅+农旅”双重融合的发展形式。一方面以“文创”为媒,带领村民参与学习剪纸、油画、刺绣等艺术创作技艺,对外搭建文创产品,为群众拓宽增收路。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草莓、杨梅、石榴、辣椒种植和林下竹荪等种植产业发展,打造“清新乡野、文创田园”。
靴岭尾村曾在世界非遗柘荣剪纸文创周活动上被授予“柘荣县剪纸特色村”荣誉称号。村内剪纸艺术馆分为红色革命展、富美城郊展、孝德文化展、剪纸体验展等6个展区,一幅幅剪纸作品精密细致,栩栩如生。开馆一年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群众络绎不绝。
靴岭尾剪纸吴丽霞摄
除了浓厚的剪纸文化氛围,还有着评话老艺人和布袋戏老艺人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历史,赋予乡村振兴之路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荒田四处到房屋美如景,吸引四方游客往来,靴岭尾村在振兴乡村发展的道路上一日千里。
“村里的环境变美了,还成了网红打卡地,村民们每天出门心情都舒畅了。”谈起村里的变化,游雄光笑得合不拢嘴。
同样深受游客喜爱的还有城郊乡岭边亭村。该村在省级风景名胜区东狮山脚下,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以“清新乡野、城市客厅”为发展定位。以打造特色文化小院为抓手,规划建设了民间技艺馆、产业展示馆、三贤馆,以文化为魂,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如今的城郊乡以崭新的面貌奋进在产业兴、生态美的乡村振兴路上,成为村民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文/图:县委改革办、城郊乡
编辑:陈宇
审核:吴丝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