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补气生津;太子参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
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太子参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
太子参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太子参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太子参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对于那些久病、体弱之人脾胃被伤,出现饮食减少、乏力、自汗等症状时,可用其配伍山药、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药物,或取太子参15克、莲子20克,加水上锅煮至莲 肉烂熟为度,食莲肉,喝汤;发热疾病的恢复期出现气阴两伤症状,如口干舌燥、烦躁、气短乏力等,可用太子参与生地、知母、麦冬、竹叶等同用;秋季或暖冬,肺脏极易受到温燥邪气的伤害,起病多出现发热、口鼻干燥、口渴、干咳、气短、少痰等症状,可用太子参与沙参、麦冬、百合、贝母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药同用。
太子参的食用
治脾虚便溏,饮食不振: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
治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煎水代茶饮
治盗汗:太子参24克,浮小麦30克,大枣5枚。水煎服。
治神经衰弱、失眠:太子参15克,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太子参煲汤
1、太子参煮鹌鹑:太子参30g,玉竹10g,鹌鹑2只。将三者洗净,用水煮熟,加味精、食盐调味。饮汤吃肉。
本方以太子参、鹌鹑补脾益气,玉竹益胃养阴。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所致之症。
2、太子沙参粥:太子参、北沙参、枇杷叶各10g,粳米g。北沙参、枇杷叶煎水取汁,放入太子参、粳米煮成稀粥。以白糖调味吃。
本方以太子参、北沙参养阴润燥,以枇杷叶清热化痰、止咳。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咽干。
3、太子参焖蹄膀
材料:猪肘克,太子参30克,冰糖60克,黄酒30克,酱油30克,大葱15克,姜10克
功效:大补元气,养血填精;适用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花、产生缺乳,以及病后、产后、年老体弱所致之虚损病症。
4、党参熟地炖豆腐 用料:党参,太子参,熟地,大枣各10g,虾米10g,豆腐50g,香菇10g,盐,味精适量。做法:把大枣去核,香菇发好切丝;将太子参,党参,熟地,大枣加适量的水,小火煮半小时,去渣留汁;将豆腐切块和虾米,香菇放进锅里,小火炖20分钟,放进药汁,放盐,味精调味。 功效:补气健脾、滋阴养血
5、太子参炖鹌鹑 做法:鹌鹑去毛和内脏,洗干净入锅备用。锅上火,注入清汤,加入太子参,姜片,葱段,盐,酱油,料酒各适量的,炖至鹌鹑熟时,撒味精调味就可以。 功效:益气补脾、和中健体
6、太子参奶 做法:炖盅内放15克太子参与适量的水,隔水煮沸,再以小火炖约25分钟取汁。牛奶g煮沸拌入参汁,加白糖搅拌均匀饮用。早晨和晚上各一回,每回50g。 功效:滋补气血,比较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病人。
7、太子参百合瘦肉汤 用料:太子参克,百合50克,罗汉果半个,瘦肉克。 制法:瘦肉洗净,切厚块;太子参、百合、罗汉果洗净。用料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 功效: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补肺健脾,益气生津;百合性甘、微寒,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罗汉果甘、酸,性凉,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润肺化痰等功效。故此汤具有益气生津、润肺止咳之功。适宜气虚肺燥而见咳喘气短、口干咽干、咳嗽者饮用。
8、太子参玉竹炖猪瘦肉 药材稍浸泡,漂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如用白糖参代之则不加入生姜片,一起下炖盅,加入冷开水0毫升(约4碗量),加盖沸水炖约2个半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太子参或以白糖参代之配伍玉竹炖猪瘦肉,气味清润可口,有养阴润肺、健脾生津的功效,是秋日常用的养生汤饮,尤其是白糖参更是小儿、女士和中老年人的食疗佳品。
9、黄芪红枣太子参汤 材料:黄芪15克、红枣7枚、太子参10克。 做法:将黄芪、红枣、太子参加适量水煮30分钟,每晚临睡前或清晨空腹时代茶给孩子喝。 功效提示:这款汤有补肺健脾的功效,适宜反复感冒的孩子吃。
柳因食品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