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情况下,特别是年临储玉米收购取消之后,回归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背景下,这几年国内玉米价格基本上保持在元/斤以下运行,当然也有超过元/斤的,高点达到过.07元左右,南方销区甚至达到过.元/斤左右,但这都不是农民出售玉米的价格,产区农村基层的玉米出售价格基本上就是几毛钱一斤,比如东北折合标准水多在6毛多到8毛多之间,华北黄淮地区在7毛多到9毛多的区间。玉米价格的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种植成本,农民的种植成本是决定种植玉米的收益的主要因素之一,进而也是影响下一季玉米种植面积的主要因素,像最近几年来,整个粮食的种植成本都在增加,粮价不涨,确实对种粮农民来说压力比较大。二是用粮企业的产成品的价格及收益,比如饲料的价格、淀粉的价格、酒精的价格等,因为玉米的产业链条比较长,下游企业对玉米价格的接受能力相对也强一些。三是临储玉米的拍卖底价,近几年来在玉米供应的非高峰期,临储玉米拍卖是稳定市场供应的主要来源,拍卖底价的调整情况也决定了玉米市场价格的水平是围绕其拍卖成本价左右波动。四是进口的影响,虽然我国玉米的进口配额近年来保持在万吨,但一方面进口玉米的成本比较低,有进口的冲动,另一方面还有类似于高粱、大麦、DDGS等替代品的进口,如果国内玉米价格较高的话,会明显刺激进口的冲动,比如前几年我国高粱、大麦的年进口量都曾突破过万吨的量级。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价值决定的。对于农产品乃至于粮食来说,也是如此。玉米等粮食价格几毛一斤并不“奇怪”,只要有合理的收益,农民付出的劳动能够得到价值上的体现,几毛一斤还是几块一斤,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当然,如果能卖比较高的价格,农民的收益自然更高,种粮积极性也会更高,在目前我国的农业经营模式下,更有利于粮食安全的保障。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