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课堂丨太子参

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5岁,天资聪慧,深得国王厚爱。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后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时间,各地献宝荐医者络绎不绝,但所用皆为参类补药,却并未奏效。

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声称非为悬赏,而实为王子贵体、国家大计着想。国王对老者说:“尔诚心可鉴,然若药不灵验,怕有欺上之罪吧。”老者呵呵笑道:“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之。吾有一药,服百日必能见效。”于是,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三个月后,果见形体丰满,病恙不染。此时,国王始信老者所言,大喜之余,晋封王子为太子,又急寻老者以封赏,但老者已行踪难觅。

国王问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近臣谏曰:“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于是,“太子参”的美名就由此传开了。

注: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江苏、山东。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生用。

向上滑动阅览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益气健脾,生津润肺。1.脾虚体倦,食欲不振。本品既能补脾气,又能养胃阴。治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口干舌燥者,可与山药、石斛等益脾气、养胃阴之品同用。2.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本品补气之力较为薄弱,然兼能养阴生津,且其性平偏凉,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临床适用于小儿及热病之后,气阴不足,倦怠自汗,口干口渴,而不宜温补者。因其作用平和,多入复方作病后调补之药,常配伍黄芪、五味子、麦冬等益气固表、养阴生津药。3.肺燥干咳。本品能补肺气,润肺燥,治肺脏气阴不足,燥咳痰少,舌红少苔者,可配伍南沙参、麦冬、知母等补肺气、养肺阴药。煎服,9~30g。西洋参与太子参均为气阴双补之品,均具有益脾肺之气,补脾肺之阴,生津止渴之功。但太子参性平力薄,其补气、养阴、生津与清热之力俱不及西洋参。凡气阴不足之轻症、热不盛者及小儿,宜用太子参;气阴两伤而热较盛者,当用西洋参。以上仅供参考,请在中医指导下用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gx/10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