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xwdt/五华区城市管理局近日发布《关于举行翠湖4A级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翠湖北门项目片区树木移植实施方案听证会的通告》。
通告显示,翠湖4A级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需要恢复翠湖八景之一的“经正书院”原始风貌,对项目开挖范围内存在的45株乔木进行临时性移植。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将对树木移植实施方案举行听证会。
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及效果图
恢复翠湖八景之一
“经正书院”风貌
翠湖被誉为“昆明之眼”,湖畔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则是“将帅摇篮”。五华区翠湖4A级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将在保护翠湖·讲武堂景区的前提下,提升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充分挖掘项目及周边的特色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将翠湖·讲武堂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探索之地,从而吸引游客,带动昆明市旅游发展,最终加快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本项目如能顺利实施,将使昆明市特别是主城中心区内的城市景观环境上升一个档次,提升春城品牌形象,适应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而又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现有五华区翠湖4A级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位于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公园北门片区,用地性质包含A7-文化古迹用地、A2-文化设施用地、G1公园绿地三类。为提升翠湖片区整体景观效果,融合周边文化资源,拓展片区旅游资源,项目预计对该片区进行整体打造,建设涉及特色步行街改造、民族文化体验馆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内容,旨在恢复翠湖八景之一的“经正书院”原始风貌。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开挖范围内存在银杏、桂花、拟单性木兰等乔木共计45株,为配合项目的实施,保护乔木生命及后续景观效果,需要对上述乔木进行临时性移植。翠湖北门片区项目地块中部为历史上的经正书院原址,位于今翠湖公园北岸,是清末追随时代潮流、富有特色、成绩卓著的著名书院之一,依据历史记载的经正书院建筑形制,再现书院历史风貌,打造翠湖周边标志性公共文化场所;地块西侧打造传统“滇园”,提升地块景观环境品质;地块东侧为公园绿地景观。对45株乔木暂时移植、
15棵永久性移植
根据规划,原翠湖北门片区场地建设内容包括:地下空间、文化展览展示设施、公园绿地及配套基础设施。
按照《昆明五华区翠湖北门片区项目设计方案》和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部门相关文件以及现场清点、实测,现有绿地位于新建项目地库车行入口处以及负一楼顶板处,地下楼层需要预留足够的层高和疏散交通空间,便于未来适应各种使用需求。为了不影响新建项目的实施,需要将位于地下车库施工范围内的45株乔木进行移植。待项目主体建设完成后,选择树形优美的苗木在项目范围内选取区域进行恢复种植。根据苗木移植方案和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的新建景观设计方案,暂定移回翠湖原址苗木30棵(银杏20棵、桂花10棵),苗木先移栽至昆明市宜良县大兴苗木场管养,待翠湖项目地形塑造完成后将根据项目景观方案在场地对应位置进行搬运移植。景观设计方案未采用的长势不好、树型不够优美苗木15棵(银杏4棵,桂花1棵,鱼尾葵3棵,拟单性木兰5棵),则永久性移植至五华区绿化处沙朗苗圃(国有苗圃)。经正书院
开南中未有之风
清末,旧式书院渐渐落伍,其陈腐的教学内容和应付科举的“制艺”(八股文)为时代所不容,一批具有革新思想的士大夫倡议创办新式书院,培养“经邦济世”的人才,为国所用。光绪皇帝赞同变法维新,很快批准了云南巡抚谭钧培关于在昆明创办“经正书院”(取“传经、拜经、守正”之意)的请求,并亲赐“滇池植秀”匾额一方,以资鼓励。年3月5日,“经正书院”在昆明正式成立。
年后,经正书院改为“校士馆”(即后云南师范传习所、两级师范学堂和今昆明第一中学前身)。虽然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3年,但书院的成立“开南中未有之风”,与广东学海书院、浙江诂经书院、四川尊经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是清末追随时代潮流、富有特色、成效卓著的著名书院之一。
新闻延展
诗歌中的翠湖八景
昆明人陈荣昌(~),曾是云南省科举考试第一名,又在北京考中了进士。陈荣昌是云南近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翠湖在很早以前不叫翠湖,它被人们称为“菜海子”,也被叫作“九龙池”。年,陈荣昌写下了《九龙池八景》,也就是在这8首诗中,他第一个把“菜海子”“九龙池”改称为“翠湖”。
01
春树晓鹰
南山已卧归,久不听宫莺。何事二三月,忽闻千万声。
春风吹菜海,晓梦入蓬瀛。仿佛朝天去,满身花露清。
翠湖一直是水鸟的聚集繁殖地,特别是到了二三月的时候,成百上千的黄莺在枝头欢叫不止,有的则如蜻蜓点水般划过水面,于是便有了翠湖的一大名景——春树晓鹰。
02
秋窗夜月
城居太湫隘,得月苦无多。不住翠湖畔,其如良夜何。
水边帘乍卷,天上镜新磨。触我悲秋思,凭轩发浩歌。
百年前的昆明城街道狭小,房屋间隔很窄,陈荣昌幸运地住在翠湖边上。可以想象,青石铺就的小路反射着柔和的月光,将翠湖的夜色映托得无比静谧安详,陈荣昌站在窗前,定睛湖面那微微晃动的波纹,就犹如卷起的门帘,须臾间进入一种迷离状态,不禁诗兴大发。诗中第一次把“九龙池”叫作“翠湖”。
03
精舍书声
惭愧教无术,相期多读书。吾侪半穷士,难得此精庐。
广厦欢颜处,长吟抱膝初。睡龙倘惊起,奇气共吹嘘。
清光绪年间,翠湖畔曾出现过一所经正书院,文人志士在这里聚首,他们倡导新学,为民族存亡殚精竭虑,图谋报国之策,这就是名噪一时的经正书院。
04
酒楼灯影
太白不到处,何年来酒星。谪居此楼上,化作灯光青。
新绿杯浮蚁,微红火似莹。夜长几时旦,烂醉不须醒。
酒楼灯影:在陈荣昌年代翠湖周边就有很多酒楼、小吃店及庙宇。老昆明人都记得,后来翠湖边的“少白楼”,原创发明了“破酥包子”,卖美味凉螺蛳的“吴螺蛳”顾客盈门。
05
柳营洗马
不图城市里,乃有亚夫营。伏枥新羁马,和戎罢旧兵。
愿将凡骨洗,誓与乱流争。神骏滇池出,边尘会荡平。
明初朱元璋义子沐英留镇云南,筑城墙将翠湖圈入城内,仿效西汉名将周亚夫细柳营屯兵,在翠湖西岸建柳营“种柳牧马”。
06
莲寺观鱼
无恙白莲社,十年寻旧踪。花开不泥滓,鱼出亦从容。
云水洗人眼,海风吹我胸。浮屠多幻术,看尔变为龙。
清嘉庆年间,昆明名士及官员在翠湖湖心岛上兴建了莲花禅院,后经过了光绪十年(年)的重修。莲花禅院是佛、儒、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寺内有神佛塑像四十多尊,是当时昆明极盛的大寺。“莲寺观鱼”,其“莲寺”指的就是“莲花禅院”,而“观鱼”指的就是清道光十五年在莲花禅院所建造的“观鱼楼”。
07
绿杨息阴
一径跨湖水,双堤垂柳阴。本非恶木荫,能慰渴人心。
未必得旌旆,胡为遭斧椹。碧云尽消散,无地可眠琴。
自沐英建立“柳营”以来,昆明人在柳堤上种植了很多柳树,“息阴”也就是在树荫下歇凉,柳荫细碎,是静心的好去处。“未必得旌旆,胡为遭斧椹”。由于杨柳树繁盛的枝叶挡住了湖畔酒楼的旌旗遭人砍伐,当时的陈荣昌对此心痛不已。
08
翠荷听雨
圆叶尽张盖,四山云正低。怠风吹骤雨,直过翠湖西。
惊破群龙梦,奔来万马蹄。幽人水台上,乍听意都迷。
百年前的翠湖柳堤外是一片湿地,湖中心是大片荷花田,约占了湖面的二分之一。端午节后,荷花争先怒放,变成一个荷花世界。
来源:综合昆明规划建设、无线昆明、搜狐网
编辑:杨莉审核:钟玲
终审:邓宏卫
▼嘟嘟精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