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药搞定,身体虚脾胃差,一补就上火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却有很多人因为生活不规律,造成肾虚脾虚胃气虚等各种问题。其实有一种非常适合脾胃气虚、心悸不眠、虚热汗多的补益参,过去大家不知道它的作用,没人把它当成宝,叶子连鹅都不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的价值,其实最宝贵的部分是它的根,还是现代人病后体虚补益药膳的常用中药,而且性平,适合不同体质的人。名字由来关于这个补益参,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5岁,天资聪慧,能辨忠识奸,深得国王厚爱。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后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时间,各地献宝荐医者络绎不绝,但所用皆为参类补药,却并未奏效。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声称非为悬赏,而实为王子贵体、国家大计着想。国王对老者说:“尔诚心可鉴,然若药不灵验,怕有欺上之罪吧。”老者呵呵笑道:“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之。吾有一药,服百日必能见效。”于是,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三个月后,果见形体丰满,病恙不染。此时,国王始信老者所言,大喜之余,晋封王子为太子,又急寻老者以封赏,但老者已行踪难觅。国王问大臣,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近臣谏曰: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于是,“太子参”的美名就由此传开了。

所以,本能今天要说的就是这“太子参”。以前人们不了解“太子参”的功效,一直把它当成普通的杂草,甚至连鹅都不吃,不过现在大家渐渐了解到“太子参”的价值了,也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补品而不仅仅是野菜了。

太子参药用价值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假若冬天我们吃起火锅来容易暴食暴饮、肺燥上火,因此吃点太子参润润身子,去去火气很有必要。此外,冬天是进补的最好季节,然而大人补了,小孩却不能跟着随便大补,太子参药性十分平稳,用太子参给则大人孩子老人都能补,非常实用。太子参的功效:1.补虚药,补气药。2.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3.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因为太子参补气之力虽不如好人参,但特点胜在性味甘平,补气可以绵薄历久,适合不同体质并能久服不易上火。作为病后体虚,以及居家药膳非常适宜。所以有很多关于太子参食药皆宜的方子。

1.慢性咽炎:太子参15克,玄参12克,藕节20克,荷叶12克,水煎当茶饮2.自汗盗汗:太子参10克,龙骨30克,浮小麦15克。3.口燥干咳: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沙参10克,百合30克。4.肺虚咳嗽,吐痰稀薄:太子参15克,云苓12克,辽五味10克,干姜3克。5.久病体虚:太子参30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山萸肉10克,制何首乌15克,黄精15克。6.夏季虚热,四肢无力:太子参20克,黄芪20克,黄芩15克。7.小儿虚汗:太子参9克,浮小麦15克,大枣10枚。8.久病之后,气血两亏:太子参15克,黄芪20克,白扁豆10克,当归8克,大枣5枚,五味子6克。9.小儿反复感冒:太子参10克,黄芪15克,红枣7枚。水煎,每晚临睡前或清晨空腹时服。10.病后虚热,津伤口干:太子参、生地、白芍、玉竹各9克。11.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12.失眠心悸:太子参15克,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代茶饮。提醒:太子参虽补力平和,但终为味甘之品,所以凡病有实邪者忌用,故邪实之证慎用,比如肾炎患者不宜过多食用。温馨提示: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中提到的中药方子,仅供学习交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cd/10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