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山药成了健脾界明星,上周门诊上,就遇到2位妈妈来问我:袁医生,孩子能不能天天吃山药健脾啊?
首先,袁医生告诉家长,这个时节给孩子健脾是对的。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进入秋季,随着天气转凉,孩子胃口变好,很多家长都想通过“进补”的方式,把孩子在夏季因为胃口不好丢失的营养补回来。但是经过苦夏的煎熬,孩子的脾胃普遍较弱,大量进补,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很可能无法承受,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食后饱胀、腹胀腹痛等问题。因此给孩子进补前,要先把脾胃调理到位。
调理好孩子的脾胃大致可以分为三步:醒脾、祛湿和健脾。先说说第一步醒脾,醒脾顾名思义就是让脾醒过来。为什么要醒脾?因为,长夏时节外界暑湿严重,湿邪太过就会困脾,脾被湿所困,就进入了休眠的状态。想要让脾恢复健康,就得先把脾从湿困的睡眠状态中“唤醒”。
怎么“唤醒”脾呢?
中医认为,脾喜燥而恶湿,爱暖而喜芳香。芳香类的药物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能化湿醒脾。常见的醒脾中药材有陈皮、藿香、佩兰、茯苓、菖蒲、木香、砂仁、豆蔻等,这些药材熬水代茶,能起到醒脾健脾的作用。
接下来说说第二步祛湿。
为什么要祛湿呢?
中医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而脾除了有消化功能,还肩负着“化湿”的重要职责,脾受伤,不能化水湿,湿气会加重。湿气过重,会进一步加重脾虚,所以要调理脾胃祛湿必不可少。
如何帮孩子祛湿?
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多吃祛湿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扁豆、冬瓜等,也可以把这些食材煮粥给孩子喝,如红豆薏米粥、山药薏米芡实粥等;适当运动,出点汗;少吹空调;也可以在睡前给孩子泡泡脚。
再来说说第三步健脾。孩子脾虚多半与饮食有关,所以,健脾也应该从饮食入手。说到健脾,很多家长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山药。山药确实是有健脾的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评价它是“健脾补益、滋精固肾、治诸百病,疗五劳七伤”的佳品;《神农本草经》中更将其列为补虚上品,有“小人参”的美誉。
山药虽然是好东西,但以下这3类孩子不适合多吃:
01
脾阳虚的孩子
很多家长都知道山药健脾,但是少有家长知道山药是给孩子补脾阴的。《本草求真》记载:“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气虽温而却平,补脾肺之阴。”如果孩子是脾阳虚,脾的运化能力本来就不足,再吃很多山药下去,等于给脾加重负担啊。这时候,如果给孩子吃山药,可以搭配白扁豆、薏米等祛湿的食材中和,避免孩子生湿,比如山药扁豆山楂粥。
02
湿气重又积食的孩子
《中药学》教材中也写道:湿盛中满而有积滞者忌服山药。也就是说舌苔很厚腻,而且孩子有积食的,也是不适合多吃山药的。
03
外感、便秘的孩子
山药本就是具有固摄收敛作用的药材,外感生病的时候,体内正邪相搏,如果吃了山药,等于闭门流寇,将邪气留在了体内,容易埋下隐患;而便秘的孩子,本身津液就是不足的,再经过山药收敛,津液更少,大便会更干结。那是不是便秘的孩子就不能吃山药了呢?也不是,只要控制食用量,或者将山药与其他食物搭配,还是可以吃的。
这里我再推荐一个我门诊上经常会用到的一个方子——健脾固本茶,原料:太子参15克、大枣3枚、生山楂6克、水ml。每日煮水代茶饮,可适量加入冰糖。
脾胃是后天之本,在给孩子进补前,做好以上三步,调理好孩子的脾胃。脾胃功能好了,吸收自然也好,吃进去的食物都被身体吸收了,孩子也能长得又快又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