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号召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全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扭转传统玉米种植业分布广、效益低、难致富的尴尬局面,让农业成为真正有奔头的产业。亭子坝镇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三率”为产业发展目标,通过强化规划部署、宣传引导、招商引资、示范带动、技术服务、产销对接、资金支持等措施,进一步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让老百姓流汗更有“含金量”,为脱贫攻坚助力。现如今,亭子坝镇产业结构宏伟蓝图已初步绘就。1
春播一颗籽秋收万吨瓜。古有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光。年,南瓜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被引进亭子坝镇幸福村现代高效蔬菜示范园区种植亩,累计采摘南瓜余吨并远销全国多个省市,实现土地租金收入38万元,务工收入40余万元,户均增收元以上,辐射带动农户户人,让34户人贫困户家庭享受到了产业发展红利。为进一步巩固南瓜产业“短、平、快”发展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加大产业带动,年该镇以“抓实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兴旺”为目标,采取“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围绕幸福村现代高效蔬菜示范园区、龙门桠村人大代表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为中心,带动其余村发展南瓜产业不少于亩,以南瓜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南瓜之乡”。截至目前,全镇通过村委会集中流转土地种植南瓜共计亩,实现户均1.2亩以上的南瓜产业规划发展布局,已全面完成10村1社区育苗,翻犁起垄已接近尾声,预计在4月中下旬全面启动移栽工作。按照亩产-斤(其中商品瓜-斤),总产量预计可达吨,以市场平均收购价每斤0.6元计算,南瓜总收入可达万元,人均增收余元。
2空心李异地搬迁绿新家。当沿河空心李通过“异”地搬迁在亭子坝镇落户后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近日,该镇组织党员、青年突击队开展集中管护活动。笔者走进空心李产业园,只见满山绿叶相衬,耳边不时有蜜蜂“嗡嗡”作响,拨开李叶,一个个的“李可爱”映入眼帘,可见“搬迁”来的空心李已经适应新家的环境,已开始开枝散叶。听闻,它们是该镇通过外出考察、两地“联姻(因)”后于年底作为香联、冉家堰两村的扶贫长产业“搬迁”至此。年,通过以“三变”改革为桥梁和契机,采取“基地+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及“空心李+辣椒(花生、黄豆、南瓜等)”以短养长的管护模式度过了一年的过渡适应期。今年,镇主要领导通过逐村调研指导,借鉴去年空心李套种南瓜和幸福村亩南瓜的成功经验,乘胜追击,充分发挥“以短养长”优势,决定持续推进“三变”促“三金”,将空心李与南瓜进行“长短结合”,实现贫困户全覆盖,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增收。3百亩蜜柚迈出脱贫首步。为调整精品水果品种单一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年底,该镇主要领导带领部分村干部、农技人员赴遵义市湄潭县金泽地绿色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精品水果种植基地考察学习红心蜜柚种植技术后,与公司签订对口订单服务协议,引进0株红心蜜柚一年生苗扎根在该镇计划年出列的贫困村新江村,壮大壮实该村的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迈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增收脱贫的第一步。4地上绿油油地下金娃娃。为坚持发展落实县“七大”主导产业中的中药材产业,该镇在继续巩固扩大新江村年70亩太子参基地的基础之上,于年底在冉司都村新建落实亩太子参基地。近日,笔者走进太子参基地,到处一片绿油油,“别看它长不高,等收获的时候,一锄挖开金灿灿的一窝看着才喜人”新江村一贫困户陈某说道。太子参既是“短、平、快”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按照年亩产斤鲜重,用工30人·次/亩,预计来年将获得13.6万斤的丰收成果,群众获得近40万元劳动报酬。5千亩油茶为黄土披绿装。盆丰村离镇政府驻地5公里,地理条件相对恶劣,土壤质地为沙壤或者沙土,用当地群众的话来说“看天吃饭”,是该镇唯一的深度贫困村。该镇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发展理念,遵循“市场主导、政府主推、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采取“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管理模式,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年初已在盆丰村实施了1亩油茶。另外,年在冉司都、大河边、冉家堰村新规划种植亩油茶。目前,正在抢抓春季管护时机,待产生效益后,将为满山黄土披上绿色的衣裳,同时挂上丰收的果实。
6蚕豆花下藏着青绿豆荚。为夺取来年夏粮增产和农民增收,该镇根据市场需求,着重规划布局,紧紧围绕“引进来,销出去”的发展思路,通过招商引资与村干部作示范引领,在该镇龙门桠村、青龙村种植亩云南大粒蚕豆。据思南县平轩农业发展有限负责人介绍,该蚕豆亩产可达斤,按照大中型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平均批发价格5元/斤计算,预计可收入万元,实现秋冬种结构调整大突破、大提升。7脱毒马铃薯孕育新希望。马铃薯俗称“洋芋儿”,它既是蔬菜又是粮食作物,但是随着品种的退化,易感病、产量低,农户自留种子已不再能够满足经济种植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今年,该镇向县农牧科技局积极争取到了亩的脱毒马铃薯种子和物资,分别落实在今年计划出列的红丰村、冉司都村、大河边村以及唯一的深度贫困村盆丰村四个村,每村亩。“我们选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经营主体,集中连片种植,按照上级技术要求种植管理,既有看头,又能保留住优质的品种,品种保留好了,也就有了改良的希望”红丰村张主任如是说道。
8花椒打顶待栽铺就新路。该镇积极响应上级产业结构调整号召,主要领导共同带队先后深入全镇10个村1个社区逐村召开群众会议,听取群众发展意见,因地制宜、分村施策,按照规划布局,与群众达成规划共识,即“2、3、10”产业规划(25度以上条件相对恶劣的退耕还林种植油茶0亩、25度以上含部分15度以上种植精品水果亩、15度以下含部分15至25度耕地全部种植蔬菜、中药材、饲草、大豆、花生等,争取商品蔬菜种植面积0亩以上),于是计划在红丰村种植花椒亩,如今已打顶完成,预计在今冬明春如期完成移栽工作。据了解,旺果期的花椒每亩有元左右的稳定收入,打点的工作人员表示红丰村的花椒产业一定会取得胜利的果实,帮助红丰村村民增收,稳步迈入小康。
据悉,该镇党委政府在推进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注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销对接,采用引导帮助和主动调整相结合,让经营主体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既发展了稳定增收长产业、也发展了“短、平、快”的脱贫产业,更发展了确保群众稳定增收的村集体经济产业,多产业并存,协同发展,推动了种植业产业结构大调整,确保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
文/杨丽
编辑/桂浩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