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四化蹲点采访施秉牛大场镇57万

冬日的施秉县牛大场镇,宽阔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一栋栋漂亮的房屋林立,沿街店铺门口停满了各式车辆,轿车、面包车、小货车,还有三轮车。近年来,牛大场镇发展太子参产业,让大家走上了脱贫致富路,鼓足了群众“钱袋子”,村民过上了甜蜜日子。牛大场镇太子参一角(摄于年夏天)作为牛大场镇的太子参种植大户,彭福蓉见证了牛大场镇太子参的发展历程。“走到田边地头看一看,到处都是太子参。”彭福蓉说,她从年开始种植太子参,然而,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早期时,彭福蓉吃了不少亏。“第一年种植太子参,就亏惨了。”彭福蓉细数道来,年,她贷款一万多元用来发展太子参种植,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最后种植的太子参成品只卖了八百多元。丰收的季节,村民在挖太子参这一次的失败让彭福蓉印象十分深刻,忍着亏损,她去寻找失败的原因。“经过我多次的种植,才发现太子参种植很有讲究,对种植技术要求高,种子消毒、雨水量、锄草、施肥等因素都能影响太子参是否丰收。”彭福蓉说,经过不断地学习,借鉴其他村民的经验,她继续坚持种植太子参。在年的时候,太子参成品最高卖到了每公斤多元。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销售渠道后,彭福蓉开始多渠道发展,不仅种植太子参,还成为中药材收购商,每年从农户手中收购数百吨太子参。今年,彭福蓉种植了60多亩太子参,雇用了20多个固定工人包装太子参。发展太子参产业让她们家过上了甜蜜日子。牛大场镇太子参交易市场一角像彭福蓉一样的村民,牛大场镇还有许多。近年来,牛大场镇着眼于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市场化水平,重点发展太子参中药材产业,大力支持太子参“一村一品”发展,各村农户产业发展水平及收入得到有效提升。牛大场镇规模化种植太子参已有30多年。种植规模已由当初的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五万余亩,成为了全国名副其实的太子参主产区,占全国太子参种植面积五分之一;年产量达到吨,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年,全镇太子参种植面积为5.7万亩,预计产值在3亿元以上,覆盖全镇80%农户,太子参产业已成为牛大场镇的支柱产业,鼓起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钱袋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玲 陈化勇编辑余昌旭编审李玉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jj/12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