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益三高强身心,还清补不上火喔

“参”类作为补品大多功力较猛,对于一些进补就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喉咙疼痛甚至流鼻血的人来说,吃“参”也是一种两难的选择,那么有没有更多比较温和的“参”来进补呢?答案当然是有的,今期就为你介绍其中的一款清补的“参”——太子参。

 

  中药旧知

  健脾润肺益气阴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根茎,又名孩儿参、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等。《本草从新》谓其:“大补元气,虽其细如参条,短紧坚实,而有芦纹,其细力不下人参。”

  中医认为,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脾、肺经,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太子参功似人参而力薄,能补脾肺之气,兼能养阴生津,其性略偏寒凉,属补气药中的清补之品,多宜用于热病之后、气阴两亏、倦怠自汗、饮食减少、口干少津、肺燥干咳等症,特别适合不宜温补的人。

  中药新知

  益“三高”强身心

  太子参化学成分含量丰富,药理作用显著。太子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糖类、皂苷类、环肽类、甾醇类、油脂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磷脂类、脂肪酸类、微量元素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太子参具有抗应激、抗疲劳、降血糖、降血脂、保护心肌、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改善脑缺血、改善记忆、镇咳、抗病毒等作用。

  特别推荐

  清补佳品入茶膳

  因为其作用平和,多入复方作病后调补之药。与大补元气的人参相比,太子参虽药力不及,但具有补而不燥的特点。比如:脾胃虚弱的人初用补品,如果服用人参则会药力过猛,而改用太子参则大可放心;而虚证患者夏季服用补药,因为天气炎热如果夹杂药力容易引动内火,而太子参则可以清补扶正,不会有这种害处;另外对于气阴不足而又血压偏高之人使用太子参可以改善症状,而且不会引起血压升高。

  太子参是难得的清补佳品,不仅美味而且滋补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太子参既可与其他药物配伍作药膳,又能单味煎水、泡茶服用,常用剂量为9~30克,但是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购买注意

  正品太子参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厘米。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或类白色,角质样,有粉性。气微,味微甘。

  伪品主要以湖北的粗根宝铎草(百合科)和石生蝇子草(石竹科),以及云南的云南繁缕(石竹科)的根来伪充太子参,应用时须加以辨别。

  中药典故

  据文献记载,太子参的应用由来久远,相传春秋时期,郑国有位王子,天资聪颖,却体质娇弱,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国君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时之间,各地献宝荐医者络绎不绝,所用皆为参类补药,却并未奏效。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献药曰:“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须渐进徐图之。吾有一药,服百日必能见效”。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三个月后,果见形体丰满,不染疾病。国王大喜,晋封其为太子,急寻老者以封赏,但老者已行踪难觅。国王问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近臣谏曰:“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于是,“太子参”的美名就由此传开。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中科白殿疯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gx/1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