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二/十/四/节/气
寒
露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寒露·简介
九月节
露气寒冷
将凝结也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寒露节气过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寒意,空气较为干燥。寒露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
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凉爽,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这时节应注意养生。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起居饮食
/起居/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另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据统计,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在这多事之秋的寒露节气中,老年人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饮食/
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
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寒露节气食养方推荐
/参麦雪梨瘦肉汤/
(1)太子参、麦冬(去心)洗净,雪梨洗净,连皮切4块,去核;南杏仁用开水烫,去衣;瘦猪肉洗净,切块。
(2)把全部材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2小时,调味供用。
(3)汤中太子参麦冬均为养阴润燥之药,南杏性平味甘,功能止咳、润燥,《医学启源》说它能“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雪梨性凉,味甘、微酸,功能润肺、生津、清热、化痰,《本草纲目》认为它有“润肺凉心,消痰降火”的功用。
/百枣莲子银杏粥/
(1)材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克,冰糖适量。
(2)制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3)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山药桂圆浆/
(1)材料:鲜山药克,桂圆肉15克,荔枝肉3~5个,五味子3克,白糖适量。
(2)制法:将山药去皮切成薄片,与桂圆、荔枝、五味子同煮成浆汁,加入白糖,晨起或临睡前饮食。
(3)功效:滋阴补阳。
万和颐养苑温情宣传片
免责声明:
1.本广告相关文字,图片示意表现,仅供参考。
2.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万和颐养苑对本活动有解释和说明的权利。
3.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图片、文字源自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