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伏天过后至春节前后,治疗了十多例效果非常好的8个月至2岁之间的小儿贫血。疫情之下,也有了宽裕的时间,现在对这一类表现做个小的治疗总结:儿童时期各个年龄段,对贫血的定义数值是有差异的,血红蛋白的数值的低限,在6个月到6岁时为g/L,6-14岁为g/L,而且海拔每升高米,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此值为贫血,新生儿期低于g/L,1-4个月低于90g/L,4-6个月时低于g/L,定为贫血。01小儿贫血好发年龄: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
原因:由于缺铁而导致的,
因为造血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及铁。小孩出生后的饮食主要是奶类,所以蛋白质不会缺乏。而铁元素在奶类中含量很少并且有些食物中的铁由于有草酸盐,碳酸盐和植物酸盐等,会干扰铁的吸收利用,因而造成缺铁性贫血。
刚出生的孩子由于有母体留下的储备铁,一般不会发生贫血,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这些铁储备一般半年左右就消耗净了,所以6个月以后的儿童易出现贫血。这个阶段的婴儿生长发育很快,一般到岁时体重已是出生体重的3倍血液循环中具有携带氧能力的血红蛋白增加2倍,需要更多的铁元素来合成血红蛋白。
02原因为:缺铁而引起,合理喂养,这些铁元素怎样补充呢:
合理喂养是保证小儿获得铁元素和营养物质所必须的,也是防止缺铁性贫血极为重要的
如出生后6个月的小儿就要注意添加辅食,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可以适当选用鸡蛋黄、瘦肉末蔬菜汁、水果汁、蔬菜泥、猪肝泥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一旦罹患了缺铁性贫血的小儿会出现易倦急、乏力、烦躁不安,厌食,腹胀、腹泻、营养不良和易感冒.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很不利,如果化验检查血色素低于11g/分升,就属于贫血,应积极治疗纠正贫血。
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运化功能较弱,多食则伤胃,过饥则伤脾,水谷精微无从运化气血津液不能化生,而形成贫血。另外,如果能进食充足,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很弱,也会出现贫血。所以,中医对于小儿缺铁性贫血主张用健脾益气养血的方法来治疗。
03药物治疗:健脾,益气,养血,补钙、铁、锌小儿的贫血主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脾胃虚弱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我的治疗原则,不管贫血,先把孩子的脾胃调好,因为:脾胃好,气血上来,营养成分才能吸收好,如果没有前者,补再多的铁都是暂时的,或是收效不明显。在治疗中选用不同的中成药物,太子参颗粒,健脾颗粒,健儿强骨,小儿贞芪扶正颗粒,以及体质调理的膏方,都是我给孩子们用到的。04中医讲究食疗方法:药食同源除了药物治疗外,也可采用食疗的方法.因为中医所用的许多具有补益功效的药物,本身就是食物,即所谓的“药食同源”。可以用意苡仁、山药、大枣、花生、莲子、黑芝麻、赤小豆、龙眼肉、蜂蜜等制成营养食谱:
1、糯米g,薏仁米50g,大枣20枚,莲子20g.山药30g,白扁豆30g,煮烂粥服食。
2、黑木耳3g.红枣30g,煮熟后加少量红糖服用.
3、黑木耳,瘦肉g加水炖煮加盐调味食肉服汤。
4、龙眼肉10g.花生米12g,薏苡仁30g,红枣,同煎服汤。
以上方法可以辅助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
05日常生活注意,及时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人们日常生活中在给小儿增加辅食时应注意增加含铁量高且易吸收的食物例如动物的肝脏、瘦肉、鱼肉、鸡蛋黄等等。另外再加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橙子西红柿、猕猴桃等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利用。还要提倡用铁制炊具如铁锅、铁铲来烹调食物可以增加铁的吸收。
另外,幼儿时期许多疾病,如消化不良、长期腹泻、肠道寄生虫病、结核病等,都会引起贫血的发生。因此,及时地治疗这些疾患,也是预防小儿贫血的积极措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