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昌仁医案二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四、达原饮治愈邪伏莱原一例

韩某,男,50岁。初诊∶年8月18日。

主诉及病史∶恙起两旬余,初感恶寒、微热,鼻流清涕,经治上呼吸道症状逐渐消失,嗣后恶寒发热呈规律性,每天傍晚6~7点钟即感恶寒,翌晨二三点钟寒战,每欲盖两条棉被方缓,继之发热,体温高达39~39.8℃,但无汗出,须臾体温渐降,然至傍晚六七点钟又感恶寒,如此反复,缠绵不已。病程中,曾予中药及抗生素治疗,均未奏效。遂邀我会诊。

诊查∶察其面色不华,形体偏瘦,舌质暗红,苔黄腻满布。细询之,口渴而不欲饮,神疲纳差,小溲微黄,大便一二日一解,质干;按其脉,弦而稍数。

辨证、治法∶余谓为感受暑湿,邪伏募原,浊滞中阻,脾胃受困之候,方用达原饮意。处方∶青陈皮各5g柴胡9g甘草3g黄芩6g姜半夏10g草果3g槟榔10g厚朴5g枳壳5g煨姜1片红枣4枚

二诊∶服达原饮3剂后,寒战平,发热轻,身有微汗;数日来身出风疹,瘙痒不适;舌质绛,苔薄黄腻,大便尚通,解而不爽。证属湿热夹滞血结,胃腑失清,表邪未尽,方用宣透清热之剂。

处方∶麻黄5g连翘12g赤小豆12g赤芍苓各10g鸡苏散12g(包)豆卷12g杏苡仁各10g银花12g风化硝炒枳壳6g大黄5g(后下)

药后热势渐降,风疹略少,有时微汗。再予清热利湿、和中导滞之剂,调治半月,体温正常,诸恙均愈。

此例为不明原因发热,在住院期间曾作多项理化检查,但仍未明确诊断。余认为系感受署湿,邪伏募原,浊滞中阻,脾胃受困之咎,故以达原饮损益投之。方用青皮、陈皮行气理脾,燥湿导滞;柴胡透达少阳之邪,疏利气机之壅滞;黄芩清泄少阳之郁热,姜半夏和胃宽中;草果辛香辟秽,燥湿化浊,宣透伏邪;枳壳、槟榔理气导滞;生姜、大枣和营卫,调寒热。诸药同用,实为清透达原、化浊导滞之良方。后因风疹并见,予宣透清热、和中导滞法治之,而使证安。此例在病程中,始终未配合西药。

五、固经荡合二至丸治愈阴亏血熊一例

龚某,女性,44岁。

主诉及病史∶行胃切除已10余年,经常中脱嘈杂灼热,纳食素少,每餐仅能吃两余,大便恒结,四五日一解;形体瘦弱,而每月经行涌甚,几至不能支持。

诊查∶两目干涩而痛,不能视物。刻下行经3天,经多如注,面色咣白,心慌自汗出,舌光红,无苔;脉细小而数。

辨证∶结合体质与舌脉。证系阴亏虚热内生,迫血涌行,冲任之脉失固。治法∶方用固经汤、二至丸合参加减主之。

处方∶地黄15g怀山药15g白芍12g败龟板12g阿胶珠10g川石斛12g麦冬12g女贞子12g墨旱莲炭10g黄芩6g杜仲12g椿根皮12g

二诊∶自诉服药1剂后经行即少;2剂即净,精神好转,目珠未痛,脘宇仍有嘈灼之感。改以养胃滋阴之剂,从本治之。

处方∶北沙参12g麦冬12g川石斛12g白芍12g玉竹12g火麻仁10g败龟板12g地黄12g女贞子10g枸杞子10g

诊治此病时,进修医生某君询问曰∶"此病血崩,依愚生之意,应从心脾两虚,统蕴失司治,可用归脾汤加艾炭、阿胶之属。请问为何用固经汤、二至丸合参加减?"答曰∶"患者胃损多年,饮食素少,后天之本已伤。体弱阴亏,虚热内生,冲任失固,不宜用益气补血之剂,因气有余便是火,往往益促其涌行。采用养阴固经,阴复则虚热自平,滋阴则冲任可固。"果然药用颇合病机,获效显著,某君心悦诚服。

六、宣肺平喘、运脾行水法治愈水肿一例

赵某,男性,45岁。

主诉及病史∶患慢性肾炎已有数年,面色晦暗不华,腰酸腿软,神倦乏力,轻度浮肿。前医曾从补肾法治无效,浮肿反而增重。

诊查∶一身尽肿,腹大有水。咳嗽气喘,迫坐呼吸,厌进饮食,小便少。尿检∶尿蛋白(++++),管型(0~2),红细胞(0~2),脓细胞(0~1),胸透两侧胸膜均有中等量积液,苔薄白,脉沉小。

辨证∶乃久病脾肾两虚,运化失权,水气上迫于肺则为喘,聚于中州则为臌,泛溢肌肤则为肿,肺脾肾三脏同病。

治法∶当前治疗,应以肺脾为主,法用宣肺平喘,运脾行水。

处方∶麻黄6g杏仁10g甘草3g苏子10g陈皮6g姜半夏10g桑白皮10g连皮茯苓15g泽泻12g大腹皮12g姜皮3g

上药连服10剂,小便增多,浮肿渐退,喘势亦轻,腹大见松,知饥思食,大便通畅,苔淡黄,脉濡。水运通调得畅,水气迫肺已降,久病脾运失健,膀胱气化失常,水湿浸渍肌肤,方用健脾化气行水。

处方∶太子参10g连皮茯苓12g泽泻12g猪苓10g苍白术各10g桂心2g(后下)

大腹皮12g桑皮10g姜皮3g荸荠苗12g

方药连服半月喘已平,腹胀松,浮肿逐渐消退,苔薄白,较常人怕冷,脉濡小。病久脾肾阳虚,运化无力,开阖不利,改以补脾益肾法治之。

处方∶黄芪20g太子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2g泽泻12g附片6g炙干姜3g熟木香6g制厚朴6g草蔻3g陈皮6g苡仁12g

另服别直参粉,每日2g,每日2次。

药续服20剂,精神佳,食纳增,腹大已消,浮肿不显,小便量每日多在~ml,尿检蛋白(+~++)、管型(0~1)。改以益气补肾法。

处方∶黄芪20g党参15g大熟地15g怀山药15g白术10g茯苓15g附片6g巴戟天12g当归6g白芍10g杜仲12g菟丝子12g

此例成人肾炎,以全身水肿为著,《金匮》称为"水气"。肺、脾、肾三脏失调,皆能令人肿。《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言"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治疗此病重在宣肺平喘,以通调其肺而缓其急,然后健运其脾使能转输,后则着重治肾,温阳益肾,缓急分明,先标后本,因而能获显效。

七、清肺化痰、利湿通腑法治愈风温夹痰一例

唐某,男性,59岁。

主诉及病史∶6天前开始恶寒、发热,继则咳嗽、吐黄稠痰,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

诊查∶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急性病容,体温39.8℃,白细胞计数/mm3,中性89%,胸透发现右下肺片状模糊阴影,提示为"右下大叶性肺炎"。

治法∶入院后即以疏清肺之法,仿银翘散治疗。2天后体温退至38.3℃,咳嗽咯铁锈色痰,不思饮食、小便短赤,大便6日未解,舌苔淡黄腻。右下肺闻及湿性啰音,巩膜及皮肤黄疸加重。查肝功能∶黄疸指数35单位,凡登白试验呈双相反应,谷丙转氨酶正常,转肽酶单位。白细胞计数3/mm3,中性95%。西医认为系肺炎感染中毒引起肝损害所致。

辨证∶属风热夹痰伏肺,湿热夹滞互结,清肃与疏利功能失职。治法∶改从清肺化痰、利湿通腑法证治。

∶银花12g连翘12g鸡苏散12g豆卷12g杏仁10g焦栀10g冬瓜仁12g生苡仁12g茵陈15g赤茯苓12g泽泻12g生大黄6g(后下)

侵3剂,药后解出大量腐臭大便2次,精神食欲均见改善,体温降至正常。白细胞计数降为/mm2,中性88%。药既应手,毋庸更章。原方去豆卷,改为日服2剂,共服5天,发热未起,咳嗽减轻,黄疸消退,大便通畅,苔薄舌质红。白细胞计数/mm3,中性66%。胸透复查;右下肺炎较前明显吸收。遂按肺经痰热未清,津液受耗辨证,改以养阴清肺化痰方药调治。

处方∶南沙参12g麦冬10g川石斛12g冬瓜仁12g生苡仁12g杏仁10g浙贝10g蒌皮10g黄芩6g茯苓12g枇杷叶12g(包)

1周后自觉症状消失,胸透复查示∶右下肺炎吸收。血象、肝功复查恢复正常。江南之地,潮湿多雨,或因患者素体湿重,以致风温之疾在临床中每多夹湿,常伴有胃肠道或肝胆系证候群,出现风温夹湿型证候。治疗须清热利湿并用。若一味清肺热,往往病势不减,只有参入淡渗利湿之剂,才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叶天士认为∶"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我在临床中对风温夹湿者,喜在银翘散、麻杏石甘汤、苇茎汤等方基础上选加藿香、鸡苏散、淡竹叶、苡仁、冬瓜仁、茵陈、赤苓、泽泻等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tp/7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