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大暑前后采挖。洗净泥土,入沸水中浸烫,约3~5分钟后取出曝晒,当须根干时,即将须根擦光,然后晒至全干。也可不经浸烫,摘除须根后直接晒干。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日渴,肺燥干咳。
别名
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图片
产地
生于林下富腐殖质的深厚土壤中。分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主产于江苏、山东。此外,安徽等地亦产。
形状鉴别
干燥块根呈细长条形或长纺锤形,长约2~6厘米;直径约3~6毫米左右。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皱纹及凹下的须根痕,根头钝圆,其上常有残存的茎痕,下端渐细如鼠尾。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而亮,直接晒干的断面为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性味归经
甘苦,微温。
①《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
②《饮片新参》:甘润,微苦平。
③《中药志》:甘苦,微寒。
《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功能主治
补肺,健牌。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自汗,精神疲乏。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弱、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噪干咳。
用法用量
9~30g。
相关配伍
1.(《陕西中草药》)治自汗。太子参9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
2.(《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主治劳力损伤,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脉细弱。取太子参15-18克,放入碗中,加黄酒、红塘适量,隔水蒸汁。每天3次,口服,每天1剂。
3.清中消痞汤(名医李寿山之方)主治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呆食少,大便燥秘,舌红少津或光剥龟裂,脉细或数等。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栀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丹参15克,甘草6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毫升为宜,每日服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两小时温服。视病情连服3剂或6剂停药一天。俟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停药,服药过程中,停服其它中西药物。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需坚持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方中太子参、甘草补中益气,以助脾胃之气阴。
相关论述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推荐阅读:
1.中药为什么要除硫?
2.小心!它常在体内逗留会毁了你的容貌
3.血管洗个澡,健康活到老!每天"洗"1次,现在知道还不晚!
4.紧急通知:今天入伏!最易生病的50天来了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