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医段亚亭《除湿汤》太子参20g,苍术10g,茯苓15g,厚朴10g,法半夏10g,薏苡仁20g,砂仁10g,藿香15g,佩兰15g,甘草10g。健脾除湿。消化不良,属湿阻中焦、脾胃运作失常者。症见胸腹胀痛,饮食不化,大便稀溏,神疲乏力,倦怠嗜卧,苔厚腻,脉濡等。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方中苍术、厚朴、法半夏、藿香、佩兰、砂仁健脾除湿,主治中焦湿阻产生的胸腹胀满痛、饮食不化、纳差、腹泻呕吐等;太子参、薏苡仁、茯苓益气健脾利湿,主治体弱自汗、神疲乏力、小便少、纳差等;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除湿之功。腹胀甚者,加大腹皮、木香;大便稀,加白术、建曲;身酸痛乏力,加木瓜、五加皮;热重,加黄芩、黄连;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口苦,加胆草、黄芩。本方用于脾胃虚弱湿阻中焦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调产生的诸症。以健脾化湿为主,随证加减,在治疗中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由于湿性重浊黏滞,为病无处不到,易侵犯脾胃等,故常出现病程较长难愈,反复性较大,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做好湿邪的预防甚为重要。平时不食易伤脾胃食物,保护好脾胃功能,是预防治疗湿邪引起湿阻中焦的关键。患者,张某,男,38岁,重庆市人,年5月28日就诊。主证:本人素有脾胃虚弱,近日因过吃冷食,引起胸闷腹胀痛,饮食减少,大便稀,日2~3次,头晕,口干,苔白厚腻,脉濡等。辨证:脾胃湿阻。治疗:健脾除湿。方药:太子参20g,苍术10g,茯苓15g,藿香15g,佩兰15g,苡仁30g,砂仁10g,厚朴15g,法半夏15g,甘草10g,3剂,每日1剂。6月2日复诊:服药后诸症明显好转,胸闷腹胀腹泻消失。纳差、苔微黄、脉缓。方药:太子参20g,白术15g,茯苓15g,藿香15g,佩兰15g,薏苡仁20g,莲米15g,建曲15g,麦芽30g,藿香15g,甘草10g,3剂,日1剂。病愈。3月后随访,病愈未发。(注:砂仁绿图有误)
附注:
①常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②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梨头尖属植物鞭檐梨头尖的干燥块茎。半夏,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水半夏,多呈斜矩圆形,上端有凸起的叶痕及芽痕,下端略尖似梨头。
③一般半夏用生石灰、甘草汁炮制后使用,称为法半夏。
敬告:本公众平台发布的所有药方,仅供参考。如有确诊病证者想使用本平台药方,医院中医师指导下使用,一切以中医师处方为准,对症施治。擅自以本平台药方用药,造成的任何伤害,后果自己承担!↓↓阅读原文,进入历史文章,查看往期药方
惊绝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