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学习交流欢迎加群:
贵州国考学习交流群1】
热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报告原文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报告解读
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提出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目标,做出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判断,提出来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并且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规划:从到年,为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有个任务就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年到本世纪中叶为第二个阶段,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使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以上这些重要的论断同医改密切相关。预示着医改将作为我们抓住战略机遇、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战略组成,也是化解主要矛盾的重要构成,同时还是两个发展阶段当中重要的指标性内容,因此也可以说十九大为医改领域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
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来“民生”概念,再到党的十八大逐步构建了以教育、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和医疗为主要构成的民生体系,十九大报告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形成了“教育、就业和收入、社会保障、脱贫、健康中国建设”这样一个具有更加丰富内涵的民生体系。使得我们民生工程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医改在内的健康中国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民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健康国家战略的目标,把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提出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九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的论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这是一个重大的标志,意味着健康中国战略是我们国之大计,各行各业、社会各界,都应贯彻将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的方针,将健康同各领域、各方面的工作相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报告首先提出了“三个制度一个体系”:深化“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医院管理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段话重点突出了全面建立,这与十八大以来强调推进试点形成一个显著的进步,着眼于制度性建设和体系性改进。
十九大报告对医改领域的表述有了新的逻辑和亮点。首先,报告在明确制度建设后,专门提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然后依次提到了药品保障、预防为主,食品安全,中西医并重,社会办医和健康产业,最后又提出了生育政策和人口战略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政策。其内在的逻辑是更加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医疗服务体系,特别是基层的建设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更加强调效率在医疗卫生体系前面加上了优质高效的限定词;把食品安全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让人民吃得放心”成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口以及生育政策和老龄化的应对政策更加积极。预示了人口政策将和其他社会经济政策相关联、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联、和产业发展相关联。
已考考点
■考点1:老有所养
在我国日益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实现“老有所养”是现实所需。人口老龄化不仅给数千万个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且影响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和谐,从长远来看,要有效破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必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养老是一件系统性工程,还包括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等。在申论考试中,曾以多种方式进行考查,如家庭、空巢老人、养老真空、孝道文化、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
假如你是某社区工作人员,请你结合给定材料草拟一份《关于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供上级相关部门参考。(25分)
要求:
1.准确全面,切实可行;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3.不超过字。
■考点2:国民健康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的第一资源,是社会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人口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力资本利用程度。
以国民健康促进经济增长,既符合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又可以扩大内需、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申论考试中,曾以社会和国家角度进行考查,如健康关系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公害病、环境污染、全民健身等。
伊伊市正在研究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精神,请依据给定材料为其撰写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意见》的内容提纲。(20分)
要求:措施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字。
■预测考点
预测1:发展中医药事业
伴随着《中医药法》的出台,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更加有法可依。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我国中医文化历史渊源,博大精深,正在迎来新机遇并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预测2: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英文简称WIT,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预测3: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是一种新型模式,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融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
■实战演练
吃药还是吃饭?近年来中药材大幅涨价,让不少病人时时面对如此艰难的选择。是什么让
过去一直以“简、便、验、廉”深入人心的中草药,疯狂暴涨,甚至一天一个价?“今年眼看着太子参的价格往上涨,像发疯一样。”张春华的大儿子看着自己手上的药方划价单惊呼!
从年开始为母亲配这服抗肿瘤的中药,方子没有什么变化,可每月总价已经从元涨到了多元,翻了至少一倍。仅太子参这一味药,就“贡献”了涨幅的四分之一。
中药材里太子参原本不起眼,不想变成今年最大的“妖股”。“我做了40多年中药材生意,太子参这样的涨法,从来没见过。”一位老药人告诉记者。这张处方里,麦冬早已驶上了涨价的高速公路;曾经几元钱的甘草,价格已经翻了至少5倍;党参五六年来都徘徊在10元/公斤,但在最疯狂的时候,已经有药店喊到元/公斤……
随着“全民进补”的时代到来,中药养生热潮推动了补品、中药的需求大幅攀升,价格水涨船高。张春华就因为“冬令进补”,饱受“买药难”之苦。医生向记者指出,民间广泛流传的“今冬进补,明年打虎”确有道理。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的进补已经变成了“瞎补”。一位病人家属说:“现在开方前也不号脉了,症状上明明写着‘高血压’,药店居然就敢给开高血压病人绝对禁忌的鹿茸!”而药店也许是出于仓储面积有限,也许是因为虫草、鹿茸利润巨大,往往大量购入滋补药材,正常药材却变得紧缺起来。
“大量优质道地的中药材被做成提取物出口,当‘草’一样贱卖!这是导致国内中药资源短缺、价格暴涨的重要原因。国家批了家药厂,很多厂都是投机成立的,根本没有自己的药品,就以原料出口养活自己。近年来,中药提取物出口占比大增,年出口额5.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比重的40%以上,从今年5月1日起,更是坐上了直升机。出口药物提取物仅提取一种有效成分,造成了我国大量优质药材被浪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市场司司长、健康中国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骆诗文批评到。更令人尴尬的是,国外大量从我国进口中药提取物,主要是用来开发植物药,大量出口到欧美市场,再被做成制剂高价返销到我国。出现了“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的奇特怪象。
需求日益增加,如果遇到供应不断下降,价格上涨的势头就会格外凶猛。一位医生疑惑地告诉记者“:医院里面经常有这样的事情,上面来一个通知,比如某某药材没有了,统一用另一种代替,市场上面这种中药材就会应声大涨。这类通知,我们从来不知道是哪个部门、什么人下发的,像药农、药贩子这样的人不可能知道临床热门的是用哪一个药。这个‘热点消息’是谁传出去的?谁在‘指导’市场?”药品批发中心存有的太子参并不多。老药工见怪不怪地说“:有人拿去做‘期货’了,压了很多在那里,等紧俏的时候再抛出来。“”绝大多数都是药材市场内部的人,往往是官商勾结、只有极少部分人得利。”骆诗文证实。中药材从“天价”到“地价”“、药贱伤农”的轮回,是否又将再一次上演?
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连治病救人的药都“病”了,如今膏方进补大行其道,中药材质量却一地鸡毛,让人声声叹息!花大价钱买来人参,有可能是提炼过精华的“药渣”;头发白了可服何首乌,可为此闹肚子的比比皆是,只因为传统炮制技术被弃置一旁;道地药材到处移植,农药肥料频频催生,转基因技术也匆忙上阵……即使扁鹊重生,无药可用徒唤奈何?
如今中国,已经被戏称为“化学大国”,中药商在这方面的“追求”更是孜孜不倦。近年来为了让药材更好看,除了打磺,还增加了用双氧水浸泡天麻漂白,用氧化铁水洗丹参染色,拿洗衣粉搓掉霉斑……“我买西洋参的时候特别烦,有时候一泡就没有味道了。”有位医生气愤地告诉记者,这类西洋参早已被萃取过有效成分。
骆诗文说,很多冬虫夏草也已被提炼,药材商将“药渣”用啤酒浸泡,误导消费者以为是真货。没有经过萃取的虫草外观饱满、色黄而亮,现在市场上至少70%的冬虫夏草,都被提取了有效成分,干巴巴的,虫体较硬,也没有香菇一样的香气。即使正规药材市场,都充斥着以“药渣”冒充的正品,这让制药厂也很头疼。不买就得停产,买了药品质量肯定有问题。权衡再三,最终还是经济利益占了上风。
如果说从前的中药造假,还只是在等级上以次充好,如今则是花样百出了。骆诗文曾跑遍了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总结出来常见的造假手法有山肉萸掺进葡萄皮,黄芩中掺桑寄生,
用塑料做穿山甲甲片,把树枝包上毛皮包切成片冒充鹿茸,在海马肚子里灌玻璃胶,往虫草上粘铅粉……中成药造假则更有隐蔽性。比如衡量萸肉的质量标准是熊果酸的含量,一些药厂就往里掺山楂,结果一样达标,疗效只有天知道了。
骆诗文曾直言“:医药不分家。现在传统中药已经不复存在,医也完了!”南京中医药大学
周仲瑛教授断言“:中医将亡于药!”
请结合给定材料,谈谈你对“中医将亡于药”的看法。要求:理解准确,思路清晰,不超过字。
“医药不分家”,传统中药已经不复存在,势必连带从事中医的医者也将走入消亡,中医前景堪忧。
究其原因,第一,中药材大幅涨价:养生热潮推动中药的需求大幅攀升,盲目的“全民进补”导致正常的药材紧缺;大量优质道地的中药材被做成提取物出口,造成了我国大量优质药材被浪费,导致国内中药资源短缺、价格暴涨;官商勾结玩“期货”,投机倒把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导致了中药材大幅涨价。
第二,中药材质量堪忧:部分中药材早已被萃取过有效成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传统炮制技术被弃置;地道药材到处移植,农药肥料转基因技术频频出现;造假严重,利用各种“化
学成分”处理中药材,导致中药材质量堪忧。
因此,要化解“中医”危机,政府要加强管理。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
“养生观”;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监管,遏制中药材市场乱象;最后,扶持创新,尤其是企业创新力度,提升中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