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到底能不能治胃癌听听名老中医全程讲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实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部分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有些病人服用止痛药、抗溃疡药或饮食调节后疼痛减轻或缓解,因而往往被忽视而未做进一步检查。随着病情的进展,胃部症状渐转明显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和贫血等。后期常有癌肿转移,出现腹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由于胃癌在我国极为常见,危害性大,有关研究认为其发病原因与饮食习惯、胃部疾病等有关,所以了解有关胃癌的基本知识对胃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医大师徐景藩验案

  周某,男,79岁。胃癌,不愿行手术,来求中药调治。年3月24日初诊。

  高年体虚,两月来胃脘痞胀,嗳气泛酸,时有头昏,大便2~5日一行。年3月5日胃镜示“胃腺癌(2.0cmX1.5cm);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活动,幽门螺杆菌感染”。舌中间有紫斑、苔薄腻、黄白相兼,右关脉弦、左关脉细。辨证:胃气不和,血瘀内停。拟法理气行血和中。处方:

  枳壳、当归、苏梗、鸡内金、绿梅花、太子参、佛手各l0g,石见穿、白芍药、茯苓、白花蛇舌草、海金沙各15g,甘草3g,煅瓦楞30g,白蒺藜12g。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4月4日):药后病渐好转,舌质紫暗改善,食后胃脘痞胀,疼痛不著,脉弦滑小数。拟养阴健脾行瘀。麦门冬、白花蛇舌草、石见穿、茯苓、枇杷叶、六曲、杭白芍药各15g,炙甘草3g,橘络6g,炙内金、佛手、当归各l0g,冬瓜子20g。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4月18日):咳嗽向愈;胃脘痞胀而疼痛不著,大便日行1次,不黑。苔薄白、质微红,脉细弦。拟再疏和行瘀。紫苏梗、炙五灵脂各6g,香附、陈皮、半夏、莪术、鸡内金、当归、枸杞、佛手各10g,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5月12日):咳嗽咯痰,色白黏,胃脘痞胀而疼痛不著,腑行不畅。拟理气和阴化痰。处方:南沙参、杏仁、陈皮、半夏、鸡内金、当归、佛手、绿

  梅花各10g,石见穿、莱菔英、枇杷叶、白芍药、六神曲各l5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

  五诊(6月19日):咳嗽已愈,胃脘略有痞胀,右上腹、左下腹偶有隐痛,此起彼伏,大便不黑,小瘦微黄,脉弦。治守原法。

  太子参、麦门冬、炙鸡内金、白芍药、茵陈、石见穿、蛇舌草、地榆各15g,枳壳、祛半夏各10g,莱菔英20g,陈皮6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

  暑季予清暑益气,和胃行瘀,酌加青蒿、六一散各l0g。秋季患者肠腑阵阵隐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苔薄白、质红润,脉细涩。高年胃中气滞瘀热,肝胆湿热,治拟和胃行瘀。

  以上中药汤剂,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并服三七粉2.5g,每晚1次。经治1年,饮食如常,脘腹无胀痛,大便日行不黑,脉弦,舌质微红、苔薄白。症情尚平,治守原法,慎饮食起居。处方:

  橘皮、橘络各6g,法半夏、枳壳、莪术、五灵脂、赤芍药、白芍药、石斛、炙鸡内金各10g,薏苡仁20g,蛇舌草、麦门冬各15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

  徐老在消化道肿瘤的各阶段处处体现以胃气为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思想。临床消化道肿瘤重病之人,胃尚能纳,犹有生机。若谢谷不纳,胃气败绝,则预后严重。胃气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主要指征之一。虛者宜益气,气旺则血生,津液自生;实者宜行气,气行而血行,补气与行气相合。

  在临证时根据“天人相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理论,处方用药时随着季节的变换,用药相应加以调整。如夏季加用清暑泄热之品。秋季常配用麦冬、石斛养阴润燥之药。老年人年事已高,气阴不足,逍遥散加减治疗。(董筠.徐景藩辨治消化道肿痼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42(2):-)

1、理气化瘀解毒汤(徐景藩方)

  当归、赤白芍药、川芎、枳壳、香附、制大黄、五灵脂、乌药、桃仁、三棱、龙葵、半枝莲等。

  消化道肿瘤早期。消化道肿瘤在不同阶段,证候表现不同。早期多以邪实为主,夹有正虚,治疗大法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晚期则正气亏虚为主,兼有邪实,治疗应扶正固本,调理脾胃为先。临床以气阴不足兼气滞、瘀热、痰湿证多见。

  早期邪实正气未虛,以理气活血祛瘀解毒为主;脘腹疼痛,痞闷不适,形体未衰者,以理气逐痰为法。

  兼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小便不利加泽兰、泽泻、冬葵子、玉米须等;夹有湿热者,宜清化湿热。

  方名系编者杨建宇拟加。

  董筠.徐景藩辨治消化道肿瘤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42(2):-

 

  2、健脾调养抗癌方(徐景藩方)

  ]党参、茯苓、炙甘草、黄芪、黄精、枸杞、谷芽、香附、五灵脂、败酱草、半枝莲、薏苡仁等。

  消化道肿瘤中期。

  中期邪实正气已虚,当健脾调营为主,兼理气活血清瘀。气虚为主者,常见于手术切除或介人化疗后,神疲乏力,腹部隐痛或后背疼痛,泄泻,舌微红、苔薄白,以健脾调营为主,兼理气活血清瘀。

  兼有黄疸可选用水牛角、茵陈、白茅根、通草、路路通、王不留行、三七粉等清利通瘀,兼有湿滞者可选用陈皮、半夏、鸡内金、藿香、炒防风等,便溏加益智仁、石榴皮等。气虚及阴,气阴不足者,如术后化疗,舌红、苔薄白,益胃汤合六君子汤主之,常选用麦门冬、石斛、苏梗、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法半夏、谷芽、建曲等。泛酸加煅瓦楞,阴虚夹热加石见穿、蒲公英。

  方名系编者杨建宇拟加。

  董筠·徐景著州治消化道肿瘤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42(2);-

3、扶正化浊抗癌方(徐景藩方)

  太子参、山药、茯苓、炙甘草、石斛、黄精、鸡内金、谷芽等药以益气养阴;蛇舌草、薏苡仁、莪术、鸡血藤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消化道肿瘤晚期。

  消化道肿瘤晚期,正气已损,当以顾护脾胃为先,肿瘤晚期甚则已扩散无法手术切除,此期虽邪实,但正气亏虚,故以顾护脾胃为先,酌用少量活血化瘀之品。

  不思饮食、食人欲吐者,加陈皮、法半夏、佩兰、佛手健脾开胃。肿瘤晚期常见阴虚湿热重浊,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心下痞胀灼热,食欲不振,脘胁或后背隐痛,舌苔腻、黄白相间,脉细数,拟清化和中、理气行瘀为先。常选用:黄连、法半夏、陈皮、石菖蒲、藿香、佩兰、石见穿、刀豆壳、鸡内金、谷芽。舌苔燥腻少津,加麦门冬、枇杷叶、木蝴蝶。

  方名系编者杨建宇拟加。

  董筠.徐景藩辨治消化道肿瘤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42(2);-

 

?版权申明: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邮箱:

qq.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中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jj/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