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保胎的药方

先兆流产属中医“胎漏”、“胎动不安”范畴,究其病因,有气血两虚、肾虚、血热、外伤等,治疗主要以养血安胎为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宜用补气、固肾、养血、清热安胎等法治之。

气血两虚

妊娠初期,阴道有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伴神疲肢倦、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而滑。

治疗原则补养气血,固肾安胎。处方:黄芪5克,升麻、桑寄生、白芍、白术、熟地各15克,川断、党参各25克,艾叶10克,杜仲、当归、阿胶各20克(烊化冲服)。水煎服,每日2次。

肾虚

腰酸腹坠,或见阴道流血,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疗原则固肾安胎。处方:菟丝子、川断、山药、党参、阿胶(烊化冲服)、红枣各25克,桑寄生、巴戟、杜仲、枸杞、熟地各20克,白术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血热

胎漏下血,血色鲜红,伴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滋阴清热、养血安胎。处方:生地、当归、白芍、杜仲炭、黄芩、阿胶(烊化)各20克,熟地、川断、山药各25克,丹皮、升麻各15克,黄芪50克,茅根克。水煎服,每日3次。

外伤

胎动下坠,伴腰酸腹胀、腹痛,甚则阴道流血,脉滑而无力。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固摄安胎。处方:黄芪克,人参15克,当归、白芍、熟地、桑寄生各20克,山药、菟丝子、川断各25克。水煎服,每日3次。

近年来,产妇生下巨大婴儿的事件已屡见不鲜,出现“巨大儿”的原因很多,主要与母亲的体质、遗传因素、妊娠期糖尿病等有关;但是,大多数是由孕妇孕期营养过剩而导致。那么准妈妈在孕期如何控制营养呢?

对于准妈妈来说吃饭一定要吃好,更要摄入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一要增加热能,为了保证胎宝宝的生长,孕妈咪每天热能的摄入量要比孕前增加约千卡。二要均衡膳食,为了满足孕期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准妈妈应每天摄入瘦肉、水果、蔬菜、全谷类、低脂奶制品等食物;尤其要多吃一些绿色蔬菜。三要避免吃砂糖、甜食及饮用富含糖类的饮料等,更不能喝酒精类饮品。四要适当补充营养素,由于胎宝宝生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比较大,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适当补充营养素。

准妈妈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留意自己的体重,以免体重增加过快,对于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来说,整个孕期体重增加的适宜值是12千克。为了维持标准体重,孕妇应该分配好“成长速度”:如果把妊娠期分为前(前3个月)、中(4-6个月)、后(后3个月)三个时期,理想的体重分配,应该是妊娠前期2公斤、妊娠中期5公斤、妊娠后期5公斤。当然,稍有波动无所谓,重要的是稳定成长。

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属中医学“胎漏”、“胎动不安”、“滑胎”范畴,保胎治疗尤为重要。用中药治疗数百例此类忠者,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就诊的例患者,年龄20~38岁;病程2小时一20天;患者表现为停经32天一3个月,伴阴道流血,量少。色鲜红或黯红,萤多时每日用卫生巾2片,伴下腹隐痛或腰酸痛,恶心厌食或呕吐。人选者均为B超确认为宫内孕患者。二、治疗方法处方:菟丝子、炒杜仲、炒川断、桑寄生、茯苓、阿胶(烊化)、炒党参各12克,炒白术、生地、苏梗、苎麻根各10克,山药20克。加减:气虚加太子参、党参、黄芪各12克;血虚加何首乌、枸杞子各12克;阴虚加麦冬、黄芪、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阳虚加巴戟天12克,重用杜仲、菟丝子各26克;阴道流血多者加仙鹤草、侧柏炭各lO克。三、疗效评定标准治愈:阴道流血干净l周以上,无腹痛及腰酸痛,B超复查无宫腔积液,胚胎继续发育;显效:阴道流血减少,时有轻微下腹痛及腰酸,复查B超示宫内胚胎继续发育,宫腔或有少许积液或无;无效:阴道流血不减或增多,腹痛无缓解或加剧,或B超示胎儿停止发育。四、治疗结果例患者,显效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达88.2%,儿最终获得足月产儿;无效24例,无效率约为11.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jj/8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