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的饮食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44833.html
最近,有读者向我提问:我的闺蜜体形消瘦,食欲不振,去医院看病,医生说是气虚,开了黄芪之类的中药调理。结果,我之前也因为懒动少言,去问诊,医生也说我气虚。我的体型分明比我闺蜜大了一圈,症状也不是很像,为什么都是气虚?
一、胖瘦之人,都可能是气虚之症
首先,要明确一点,气虚者体形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过于消瘦,要么过于虚胖,且对外界环境不耐寒也不耐热,稍冷则厚衣,一热就出虚汗。
根据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与分类判定》标准,气虚体质者表现为:
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形体特征表现为肌肉松软、不实;
心理特征为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为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不耐受外界风、寒、暑、湿邪等的侵袭。
此外,气虚质的人中气不足、托举无力,易患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疾病。气虚的危害不小,那么,该如何调理呢?
二、气虚进补,选用黄芪
提到补气的中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人参、太子参等参类。其实,真正被誉为“补气圣药”的是黄芪,它入药最早始于《神农本草经》,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明代《本草正》记载:“黄芪味甘,气平。气味俱轻,升多降少,阳中微阴。生者微凉,可治痈疽,能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并言黄芪对于“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
同时,历代医家素有“外行重参,内行重芪”的说法,医家喜用黄芪的根源在于,人参大补五脏之元气,功力峻猛,多用于危急重症;而黄芪补肺脾之气,药性较温和,长肌肉、充腠理,久久为功。
再者,黄芪最早也并非普通老百姓所用的药材,而是经过一些王公贵族使用后的“名人效应”,使之得到推广,后来才“飞入寻常百姓家”。比如,苏轼专门写诗称赞黄芪粥,曰:“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
三、黄芪可以怎么吃?
如果是满足气虚体质人群日常调养之需,可以在煲汤或者烹饪时适当放一些黄芪,再酌情配用其他药食两用的食材,效果不错。
当然,如果虚亏严重,或者急于治疗疾病,用药膳的形式则过于缓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更大剂量的黄芪饮片或者现在工艺提取的黄芪成分中成药,效果更直接。
总的来说,在气虚问题上,黄芪能起到不错的治疗作用。想要尽可能发发挥其调养、治病的功效,就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