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晨语丨ldquo参rdquo

早晨!3/1.“参”有各种各样,哪种最适合你?   秋冬进补“参”当道,人参、西洋参、党参等“参”类药材开始频频出现在大众的饭桌上。"参"="补",是大众对参的固有印象   今天就带大家来认识下秋冬进补常用几种“参”类药材,该如何吃如何用。

1.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自古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又被冠以“百草之王”之称。其性微温,具有大补元气、安神益智的功效。人参家族种类繁多,像红参、野山参、高丽参等实际上都是人参,只是由于加工方式、产地等的不同,才有不同的称谓。

  人参非常适合身体虚弱者、气血不足者,也可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以及心神不安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症等。   值得注意的是,红参作为人参的一种,功效偏于温养,主要用于气虚而兼有寒象的病症,如心血管疾病、大病后的恢复期等。实热证患者忌用红参,温阳会使阳热更重,造成“上火”,因此不可随便服用。   此外,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也不宜与藜芦、五灵脂、莱菔子、皂荚同用。   药膳推荐:人参养荣汤   材料:鲜鸡1只,瘦肉克,红枣去核10个,生姜3片,人参、远志各10克,当归、茯苓、白芍、熟地黄各8克   此汤选用了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人参,补气活血、润肠通便的当归,滋阴补血、益智填精的熟地黄等补益药,以及安神的远志、健脾利水的茯苓、平肝潜阳的白芍等,与鸡合而为汤,对中老年人及女士面色萎黄、身体疲倦、手足发麻等气血不足症状有良好的舒缓作用。

2.西洋参

  又名花旗参,五加科植物。西洋参与人参同科同属,但是功效却不相同。西洋参性凉,可补气养阴、生津止渴。相比起来,人参补气偏于助阳;西洋参补气偏于养阴,适用于气阴两伤、烦倦口渴、虚热牙痛、咳痰咯血、肠热便血等症。   对肺结核、冠心病、急性病发热后气阴耗伤者,均有调补作用,还能预防盛夏酷暑因汗出过多而造成的损耗。但由于性凉,脾胃虚寒者、大便稀溏者不建议长期服用。   药膳推荐:西洋参麦冬鲜鸡汤   材料:鲜鸡肉克,西洋参10克,麦冬15克   西洋参能益肺阴、清虚火、养胃生津,麦冬能清心润肺、养胃生津。合而与鲜鸡为汤,有养肺阴、补元气的功效。适宜热病伤津、虚劳烦热、咽干口燥的感冒痊愈后的调理,也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3.党参

  桔梗科植物,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党参药效较人参弱,但兼有补血的功效,一般身体虚弱的慢性病患者均可选用,尤适合脾胃气虚,容易出现面色萎黄,食少便溏,慢性腹泻,肺气不足、咳嗽气促、易于感冒等症状者。   药膳推荐:参芪乌鸡汤   乌鸡1只,生姜3片,党参、黄芪各15克   黄芪能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党参能补脾润肺、健运中气,与能补肾、补气养血的乌鸡合用,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稀烂、心悸气短者有较好的补益作用。

4.太子参

  又名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植物。性平、味甘、微苦,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   太子参药力较弱,其补气、养阴、生津与清火之力都不及西洋参,是补气药中的一味清补之品,多用于脾虚食少、气阴不足、倦怠自汗、肺燥干咳、津亏口渴等症,尤适用于小儿消瘦、肢软无力等。   药膳推荐:太子参无花果猪瘦肉汤   太子参20克,无花果50克,猪瘦肉克,蜜枣2个,生姜3片   太子参由于其性味平和、不燥不热,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肺燥干咳、病后体虚,配以无花果煲猪瘦肉,可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

5.沙参

  沙参有南北之分,南沙参味甘、微寒;北沙参味甘、微苦、微寒,两者均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祛痰止咳等功效,沙参不像其他大多数的参,没有补气的功效。   一般来说,南沙参偏于祛痰之功,较适合肺热燥咳,干咳痰黏,胃阴不足等;北沙参有滋阴、清养肺胃的功效,适用于肺胃阴虚的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等症状,热病久病所致的胃阴亏虚等。   药膳推荐:北沙参麦冬猪瘦肉汤   北沙参30克,麦冬18克,猪瘦肉克,蜜枣2个,生姜2片   北沙参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麦冬也有润肺养阴、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二者合用有清肺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但有外感咳嗽者不宜饮用。   天和岐黄养生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jj/46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