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称为角药:这里有名方“角药”集合!
什么是角药?
角药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七情为配伍原则,三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作用或辅助作用或独立成方,以达减毒增效之目的。“角药”一词,看来陌生,但医生却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此药物配伍规律进行着长期的医疗临床实践,简单地说,它是三种中药的有机组合(如临床中常用的“三仙”“三黄”“三仁”“三子”诸药),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长期临床实践的积累和沉淀,而非简单的药物堆积。
角药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小儿感冒常具有夹痰、夹滞、夹惊。若小儿感冒夹滞,治疗“宜解表药中选加消食导滞之品,如神曲、山碴、麦芽……之品。角药山楂、神曲、麦芽(三仙)伍用,山楂消肉食之积;神曲消陈腐之积;麦芽消米面薯芋之积。三药合用,共奏消食之功。所对应的是食积兼症。又如羌活、细辛、白芷配伍,可祛风止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羌活、细辛、白芷伍用共奏祛风散寒止痛之效。它所对应的是一个症:外感头痛。羌活、细辛、白芷引导其他药物达病所。再如三仁(杏仁、桃仁、郁李仁)伍用,杏仁宣肺通便、桃仁活血通便、郁李仁润肠通便,三药合用共奏润肠通便之效。三金(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合用化结石。海藻、昆布、牡砺合用软坚散结。这些均是对应的“症”,在方剂中起辅助作用。
验方角药列表:
解表角药
桑叶-羌活-独活——主治外感
柴胡-羌活-板蓝根——主治外感热病
麻黄-生石膏-怀山药——主治外寒内热型感冒
泻下角药
大黄-三七-花蕊石——主治急性脑卒中便秘
桑白皮-木香-莱菔子——主治便秘
附子-大黄-薤白——主治寒性积滞泄泻
苁蓉-白术-枳壳——主治气虚便秘
大黄-牡蛎-昆布——主治水肿、便秘
大黄-西洋参-京菖根——主治尿闭
当归-桃仁-杏仁——主治血虚肠燥便秘
和解角药
茯苓-白术-桂枝——主治眩晕
白术-白芍-黄芩——主治妊娠恶阻
柴胡-黄芩-青蒿——主治外感发热
清热角药
石膏-知母-人参——主治消渴
柴胡-黄芩-僵蚕——主治外感发热
竹茹-桑叶-丝瓜络——主治胎漏
紫草-羚羊角粉-防风——主治红斑狼疮
升麻-鳖甲-紫草——主治紫癜
生地黄-石莲子-白茅根——主治膏淋
丹参-王不留行-连翘——主治乳痈
蝉蜕-白僵蚕-虎杖——主治外感发热
葛根-白蒺藜-地龙——主治头痛
六月雪-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主治肺热咳嗽
温里角药
吴茱萸-人参-大枣——主治胁痛
麻黄-细辛-附子——主治阳虚外感
盐附子-麻黄-桂枝——主治痹症
补益角药
生黄芪-山药-生地黄——主治消渴
人参-蛤蚧-三七——主治咳嗽
白术-党参-木香——主治胸痹
太子参-黄精-鸡血藤——主治胁痛
太子参-天冬-麦冬——主治心悸
党参-丹参-苦参——主治心悸
石膏-知母-苍术——主治痹症
威灵仙-透骨草-伸筋草——主治痹症
钩藤-鸡血藤-威灵仙——主治痹症
祛痰角药
化橘红-百部-蕺菜——主治咳嗽
鱼腥草-生黄芩-野荞麦根——主治咳嗽
夏枯草-鱼腥草-鹿衔草——主治咳嗽
栝楼-浙贝母-蒲公英——主治奶疮
地龙-白僵蚕-射干——主治咳嗽
浙贝母-栝楼-生牡蛎——主治咳嗽
海浮石-海蛤壳-海藻——主治咳嗽
麻黄-杏仁-桃仁——主治咳嗽
香附-五灵脂-牵牛子——主治哮证
白矾-郁金-茯苓——主治痫症
川芎-石楠叶-石菖蒲——主治虚劳
消导角药
青蒿-大腹皮-神曲炭——主治食积郁热
茵陈-紫河车-三七——主治癥瘕积聚
土鳖虫-蜈蚣-全蝎——主治癥瘕积聚
瓦楞子-三棱-莪术——主治癥瘕积聚
雷丸-龙葵-露蜂房——主治癌肿
治燥角药
太子参-石膏-阿胶——主治温燥咳嗽
桑叶-蝉蜕-胖大海——主治燥咳
涌吐角药
防风-瓜蒂-藜芦——主治痫证
齐晓辉工作室
药店智囊团
打造药店销售培训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