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健康新语》专访
文/黄藤
医生简介
中医副主任医师,16岁师从其祖父陈筱梅先生(浏阳首批名老中医)研习中医,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擅长肝病、肾病、心脏病、糖尿病、妇科疑难杂症等疾病的纯中药治疗,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并编写专著两部。为“浏阳四大名医”之唯一健在者。
“方不在多,中病即行。药不在贵,对症即灵。斯是医求,惟吾最欣。经典宜熟读,近著撮其精。医德崇祖训,常怀恻隐心,可以娱性情,济苍生,无谋利之私念,无一己之矜能。汉时张仲景,唐代孙真人。颜渊云:‘请事斯语’”。这篇陈义范医师为自己写的《医室铭》,是他从医多年的真实写照,从医60余年,诊治患者60万余人次,在浏阳、平江及长沙、江西等地均享有盛誉。
陈义范关于内科常见疾病的临症心悟
一、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是以肝实质细胞破坏、变形,以致正常结构紊乱,影响全身的慢性疾病,似属中医“膨胀”范畴。腹水为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则应为膨胀中之“水臌”。
肝硬化腹水的病因除血吸虫病胆汁性外,多为营养失调,或长期酗酒及慢性肝炎病史混着,肝功能减退,肝脾大。
临床诊断上,凡腹部肿大,叩诊呈移动性浊音,两下肢呈凹陷性水肿,均可考虑肝硬化腹水。
对于肝硬化腹水的调护,陈义范医师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肝硬化腹水患者,不可过用泻下,以取快于一时而戕伐中气;
二、以卧床休息为主,禁食烟酒类刺激及过咸饮食,可服蔬菜、猪瘦肉、鸡蛋等营养品;
三、腹水消后,全身症状减轻,可稍事活动,但不宜遽尔参加重体力劳动;
四、消除思想顾虑,与医者密切配合,不可速于求救,或者朝秦暮楚;
五、有些肝脏病人过于食糖,按照中医“肝若苦,急食甘以缓之”,未尝不可,但甘能助湿作满,过分服用,影响消化,妨碍食欲,有其不利的一面,应予注意。
二、女性痛经
痛经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以经行前后或值经期,小腹及腰间胀痛难忍为主症。
陈义范医师提出,按照中医理论,月经的调和,调治尤以肝肾为要,经前气血失调,凝滞不行,通则不痛,但体有偏盛,证有寒热,故一以清通,一以温通,经后精血已虚,冲任失养,但有阳虚、阴虚之不同,故一以温补,一以清补。
在陈义范医师几十年的行医实践中,他总结了几点关于痛经问题的实用药方:
凡遇痛经患者,根据病情,于经前用宣郁痛经汤而后用调肝汤,经前用少腹逐瘀汤,经后用温经汤,嘱于将行经时预服四剂,经行四日未断,即服六剂,如此交替使用,连服三个月,均获显效,方不同而根于肝肾立法则一,所谓“治病必求于本者”此也。
三、炎症不宜专用寒凉例释
炎字从火,火曰炎上,长期以来,由于西医诊断炎症的命名,不少中医临床工作者顾名思义,辄用寒凉解毒等药以抗炎。这样,不但混淆了中西医各自的理论体系,也曲解了中医辩证论治的特点,影响临床正确辨证用药。
陈义范医师提醒,临床上一个典型病例,按正常情况发展,易为人们所掌握,而错综复杂,特别是以假象出现的病症,则容易出错。而这些现象,关系着病人的切身健康,不可不为细查。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才不致为假象所惑而误诊。
比如陈义范医师曾接诊一位急性胃肠炎重度脱水患者,患者曾在在别处输液静滴,2日后热退呕吐止,但腹泻不愈,服葛根苓连汤2剂,腹泻日10余次不等,口渴,尿短,脉沉细,舌苔薄白润滑。
经陈义范医师诊断开出处方:太子参10g,炒白术9g,车前子9g(布包),诃子6g,千姜6g,甘草3g。嘱浓煎频服,2剂泻止,即兴出院。
陈义范医师认为患者发热腹泻,口渴尿短,用葛根苓连汤,看似对症,但脉不数而沉细,舌苔润滑而不黄燥,则非协热下利,而为脾胃虚寒,方以理中汤健脾温中,加诃子固涩,车前子利尿,药症相应,故奏效迅捷。
四、寒热夹杂之证治
陈义范医师说,临床所见之恶寒发热、寒热往来、寒热定时、朝寒暮热等,辩证不误,治疗起来不困难。惟在通体一部分恶寒,一部分发热,则为临床所罕见,比如上热下寒、腹寒身热、前寒后热等证型。
在此列举一位前寒后热的患者病症:
患者情况:患者颈项胸背部灼热,胸腹膝胫清冷半年多时间,医院检查,血、心、脑、肺均无异常。陈义范医师接诊时发现患者精神不振,睡眠欠佳,食欲尚可,背脊时有微寒、脉沉缓、舌苔薄白润滑,
陈义范医师再三考虑,在二加龙骨汤基础上加减开出处方:龙骨、牡蛎各12g,白芍12g,生姜3片,大枣3枚,灸甘草6g,白薇12g,附子8g,当归10g,地骨皮10g。患者按此方服用6剂后复诊,膝胫冷减,心悸。
上方去附子加酸枣仁、茯神、桂枝,继续服用6剂,患者胸腹膝胫冷除,背脊腰腿热减,精神欠佳,舌苔薄白,脉缓弱。改与人参养荣汤8剂以善后调养,再次询问患者已痊愈。
陈义范医师认为,“背为阳,腹为阴”“阳者卫外而为固,阴者内守而起亟”。此患者证由阴阳失调,营卫不和。上述三方重在补养气血,亦具养营和卫之功。
陈义范医师推荐两种实用药方
小儿慢性腹泻或肌瘦厌食验方
淮山30g,芡实30g,鸡内金15g,饭锅巴g,烘焙干燥后研粉,早晚各服6g,白糖开水冲服。
功效:健脾消食、止泻。
适用人群:小儿腹泻或厌食。
小儿咳嗽验方
桑白皮5g、杏仁5g,百部5g、款冬花5g、川贝母5g,以上五味药与冰糖(15g)一起蒸服,若痰多,再每次药液兑竹沥液10ml口服。
功效:止咳化痰。
适用人群:属热性咳嗽者,主要针对感冒或肺炎后期咳嗽人群。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
别忘了给小编点个赞,
分享给你的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