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话——
每日一话,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导语:参在补益类药物中应用较早,其中有关人参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以后各家本草都有记述。近年来含参的制剂不断推出,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缺乏临床辨证用药,使参类药品有许多不合理的应用,甚至消极地用于“延年益寿”,导致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何正确地认识参类药品的药用价值,笔者就几种补益类参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宋新民
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是根。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强力固脱,安神生津之功效。主要用于心衰气短,喘促,自汗肢冷,久病体虚,神经衰弱等症,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人参的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贰。研究表明,人参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机体适应能力,增强记忆力,增加食欲、抗疲劳、抗衰老等效能。有些病人服用人参后,还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人参按加工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红参、生晒参、白糖参等。
1.1红参
鲜人参洗净蒸熟后,晒干而得。具有较强的补气作用,常为冬令进补佳品。其性刚健温燥,能振奋阳气,最适合于阳虚或阳气衰亡的“亡阳症”。中医学在回阳救逆方中常以红参为主药,配伍附子(参附汤)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临床上常用大剂量(10~30g)煎服或炖服,或用其注射液抢救心源性休克或其它危重病人。
1.2生晒参
鲜园参洗净,晒干,即得。其作用较红参偏凉,除补气益气外,兼生津作用。适用于气阴两亏的病人,如精神倦怠、气短、稍微活动即大汗淋漓者。与其它中药配伍,应用于慢性病,如肺气肿、内脏下垂、慢性腹泻、营养不良、贫血症等。
1.3白糖参
是鲜参经过水洗,沸水烫,走针,浸糖,晒干而成。其作用较红参、生晒参都弱,最适宜于气虚症状不明显而阴虚的病人。如津液不足引起的咽干舌燥,大便不畅,夜间盗汗,颜面潮热升火,脉细快等。作用十分缓和,价格较红参、生晒参便宜。
人参的应用有治疗和滋补的区别,要选择适宜的用药剂量,才能发挥它们特有的功效。如久病或大病出血,肢体倦怠,肺虚、咳嗽的病人,用量应适当加大。临床常用“独参汤”治疗气虚血崩,起到回阳救逆作用。如用于强身滋补、延缓衰老,应小剂量应用。人参的用量一般每次为2~4g,用法有煎汤,研粉冲服和泡酒等。
应用人参应该注意,人参仅适用于虚症病人。对感染初起邪实或肝阳上亢,或由于湿阻、食积而引起胸腹闷胀、腹泻、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者均不适宜。
体质强壮无虚弱现象的病人不宜服用。儿童一般不宜服用。服用人参时,剂量要特别掌握好,同时,还要辨证施治,根据病情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服用不当反而导致闭气、胸闷腹胀等症,强壮者还会出现鼻出血。
西洋参
西洋参又名花旗参,为五加科植物。原产于北美州加拿大蒙特利尔和美国东部,在我国已有多年的药用历史。过去临床所用西洋参完全依靠进口,70年代后,我国开始引种西洋参,现已有栽培品用于临床。
西洋参性寒,味苦微甘,具有养阴补气,降压解热作用。适用于阴虚火盛,有补肺阴,滋补强壮和安神益智之功。药理试验证明,人参皂贰是西洋参中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能增加机体免疫力,并产生抗疲劳、抗利尿、抗心肌缺氧、抗惊厥等广泛的生理功效。
其药效缓和,常用于高热引的气津两伤。尤其适用于小儿高热、烦渴、泄泻、脱水等症。还可用于肺结核的虚热燥咳,在养阴清热中又具有一定的补性。西洋参在免疫功能方面,还可促进抗体形成、免疫细胞的生长。
西洋参的服用方法很多,有研粉冲服或饮片泡饮及佐膳,清炖鸡、鸭、鱼肉类等。服用剂量因人而异,病人每日5g左右,体弱者每日服用1~2g。服用时间,2~3个星期以上。对于失血或感染中毒性休克,虚脱的病人,不能用西洋参。
党参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产于山西上党地区为佳,故又称潞党参。
其性平,味甘,具有补气养血和脾胃、生津清肺之功效。主要用于气短无力,津伤口渴,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清稀,肺虚咳喘,热症后的虚弱,气虚脱肛等各种气虚患者。
由于党参的养血作用仅适用于贫血,血虚心悸,面色萎黄及慢性出血引起的气血两亏患者,其功效与人参相近。但作用比人参弱,在没有人参的情况下,可以党参代之。
党参用法一般均以配方应用,也可佐膳炖鸡,泡酒等。虚脱病人,气滞火盛者慎用。对于阴气虚脱的危重病症,仍以红参为宜,因为党参大补元气的力量较弱。
另外党参虽也能解除或减轻热病耗津引起的口渴,但却使血糖升高,故为糖尿病的禁忌药物。
太子参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根。其性平味甘,是补气中的一味清补之品,具有补气生津之功效。
常用于久病气虚、气短,自汗,食欲不振,气虚脱肛,肺虚咳嗽,脾虚泄泻等气阴两亏的病人,但补气作用不如人参、党参。其生津作用和西洋参类同。
对热病后的气阴两亏病人,在邪未祛尽但有气虚不足,津少口渴的情况也可应用。对支气管炎患者,因咳嗽时间长,有口干、乏力、痰堵者,除用清热化痰药外,再加用太子参效果更佳。由于其既补气又无火气,对儿童尤为适宜,故又称其为童子参、孩儿参。
图文说明:作者/宋新民,排版/chn,校对/青橘学术部。
版权声明:《人民军医药学专刊》。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使用不当,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zy
qingjuzhongyi.白癜风医院长沙哪家好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