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方陈明岭简化泻心汤治疗皮肤病经

吾师陈明岭教授为成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其在临床实践中,从整体出发,不拘常法,将《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名之“简化泻心汤”,应用此方治疗多种皮肤病,效果甚佳。笔者现从三则医案出发论述,以供同道参考。

病案举例

1痤疮

王某,女,29岁。-10-23初诊。主诉:面部丘疹、粉刺10余年,加重2个月。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色丘疹,医院诊断为“痤疮”,治疗效果不佳。2月前开始加重,刻诊:鼻翼两侧及下颌部见数个米粒大小的暗红色丘疹,丘疹上端可见脓头,破后流出少许脓液,边周红晕,压之不痛,納少,多食则反胃,恶心欲吐,大便偏稀,月经正常。舌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苔薄腻,脉滑数。曾做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诊断:粉刺,证属寒热错杂。法半夏10g,酒黄芩15g,黄连9g,炮姜5g,南沙参30g,皂角刺、川银花、连翘各15g,夏枯草30g,白花蛇舌草15g,益母草30g。5剂,1剂/d,水煎服。1周后复诊,已有半数皮损消退,遗留暗红色色素沉着,但仍有新生皮损,前方去炮姜,加白茅根20g,桑叶10g,7剂,水煎服;三诊大部分丘疹消退,予前方加女贞子20g,墨旱莲10g,以巩固治疗。

按:痤疮,中医称之为粉刺,《中医外科学》教材将其分为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痰湿瘀滞3型。《医宗金鉴》亦言“肺风粉刺肺经热”,说明本病多与肺经风热相关。此患者为青年女性,且疾病迁延达数十年之久,初诊时虽见面部皮损多而密集,色暗红,有脓头,一派火热炽盛之势,但细问病史,知患者有“反流性食管炎”病史,纳食不佳,多食则反胃,大便稀溏,中土已虚在先,且考虑患者为青年女性,女性属阴,月事以时下,单纯一派清热解毒之药必使身体不耐攻伐,脾胃更虚,便溏、舌淡、舌体胖大亦为中焦虚弱的表现;而面部出暗红丘疹及粉刺,是肺经蕴热,由此可知本病为虚实夹杂,以简化泻心汤加减治疗,配合银花、连翘、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等清热泻火,加皂角刺宣透热邪,益母草活血化瘀。二、三诊均在一诊基础上略有加减,取效甚捷。

2脂溢性皮炎

车某,男,18岁。-11-28初诊。主诉:面部红斑、鳞屑2余年。刻诊:面部两颧、鼻周鲜红色斑片,上附干燥的糠秕状细小鳞屑,自觉瘙痒,遇高温环境、辛辣饮食后瘙痒加重,形体瘦弱,双目乏神,纳一般,食后腹胀,大便粘,舌淡,舌体小,苔白,脉细弱。西医诊断:脂溢性皮炎;中医诊断:面游风,证属寒热错杂。法半夏、酒黄芩、黄连各10g,炮姜5g,南沙参20g,川银花、连翘各15g,牡丹皮10g,夏枯草20g,白花蛇舌草15g,重楼10g,炒白术20g,6剂,1剂/d,免煎剂水冲服。二诊,面部红斑变淡,鳞屑减少,瘙痒减,前方去炮姜,加白茅根20g,天葵子10g,6剂;三诊按前方略有加减,2月后皮损基本消退。

按:脂溢性皮炎中医称之为面游风,认为本病主要因素体湿热内蕴,感受风邪所致,该患者皮损出于两颧、鼻周,局部皮损红,鳞屑干燥,如果仅看皮损很容易将此病人辨为风热血燥证,但观患者年龄处“二八”与“三八”之间,本应“筋骨劲强”,却形瘦体弱,双目乏神,《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者…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乃后天之本素虚,不能充养周身,且大便偏粘,再观其舌淡,苔白,因此辨证为寒热错杂证。以简化泻心汤补虚泻实,调和阴阳,银花、连翘疏散风热,蛇舌草、重楼清热解毒,丹皮,夏枯草凉血泻热,炒白术培补脾土,脾胃功能恢复,皮损自然消退而愈。

3慢性荨麻疹

高某,女,39岁。-2-15初诊。主诉:全身反复起风团10余年。10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米粒大小的“小风团”,色红,瘙痒剧烈,数分钟后可自行消退,夏重冬轻,时起时消,未正规治疗。刻诊:身上皮损未发,平时吐白色泡沫痰,喜热饮,时觉后背发凉,纳一般,近2年来大便不成形,日一次,经量少,舌淡,苔白,脉弱。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证属寒热错杂。太子参15g,茯苓20g,炒白术30g,陈皮15g,法半夏10g,酒黄芩15g,黄连9g,炮姜5g,南沙参30g,防风10g,蝉蜕15g,姜黄5g,地肤子30g,白鲜皮10g,磁石30g,甘草6g,4剂,1剂/d,水煎服。二诊,皮损发作次数减少,大便稍成形,予前方继服,一月后皮损基本消退,嘱其继服中药调理。

按:慢性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认为本病可因风、寒、热、饮食不节,气血不足,情志内伤等引起。该患者皮损色红,夏重冬轻,时起时消,风热之象显著,但仔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后背发凉、大便溏薄、咳吐白痰可知其中焦运化功能失职,痰湿阻滞于内,风热侵袭于外,再观其舌淡,苔白,脉弱,因此辨证为寒热错杂证。以五味异功散益气健脾,简化泻心汤畅达中焦,运脾燥湿,防风、蝉蜕、姜黄、地肤子、白鲜皮散风止痒,磁石安神止痒。全方兼补气、祛湿、清热、散风于一体,以达阴平阳秘之效。

讨论

简化泻心汤由法半夏、黄芩、黄连、炮姜、南沙参组成,是《伤寒论》之名方半夏泻心汤化裁而来;半夏泻心汤原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陈师不拘常法,将本方加减化裁,以炮姜代干姜,南沙参代人参,去生姜、大枣、炙甘草,以此为主方或合方治疗多种皮肤病证属寒热错杂者,从调和阴阳的角度来定位本方:认为本方在配伍上有泻有补,补泻兼施,寒温并用,扶正驱邪同行,从整体上调和人体阴阳,以达到以药物之阴阳属性纠正人体阴阳失调的效果。本方以黄连、黄芩苦寒清热,半夏、炮姜辛温畅达中焦,对于脾胃素弱之患者,既能兼防苦寒伤阳,又能调理中焦,调畅气机,四者辛开苦降,阴阳同调,补虚泻实。清·叶天士亦指出:“苦寒能驱热除湿,辛通能开气宣浊”。叶氏的“驱”“除”“开”“宣”阐明“泻心”之旨;《日华子本草》记载南沙参:“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治)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以南沙参代人参,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常有奇效。临证中若脾虚明显,可加重炮姜用量,并加入太子参、白术等健脾补气,若湿热为主者,加重芩、连的用量。很多患者多素体脾胃虚弱,外感六淫之邪侵袭肌表,并由表入里,表里合邪,脾虚生湿,湿性粘滞,阻滞气机,久则郁而化热,熏蒸肌表,形成寒热错杂的病机,在皮肤上发为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痤疮、银屑病等,以本方加减化裁,收效甚捷;《外科正宗》亦云:“盖疮疡全赖脾土,调理必要端详”,特别是对于中焦虚寒的女性患者,本方尤适合调理体质,标本同治,从而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芩具有抗变态反应活性,黄芩和黄连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抗炎等作用;杏叶沙参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沙参水浸剂有抗真菌作用,均为本方治疗各类皮肤病提供了依据。

著名中医大家李可告诫曰:“治皮之道,首当着眼整体,从调五脏气血入手。见皮治皮,永无愈期”。陈师认为,应用简化泻心汤治疗皮肤病,取效的关键在于抓住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病机,且可与经方、时方合用,值得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年11月第29卷第11期。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仅用于学术交流,公众请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相关处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







































中科白癜风医院国庆送健康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jj/1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