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40天,煮好3碗黄芪水,健脾益气还助

现在已经彻底进入三伏天了,这是孩子最后的长高时期。

长高也是有讲究的,不是说咱们给孩子补得越多就越好。中医有说,孩子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脾胃相对娇嫩,吃多吃错都容易积食,反而影响长高。

所以在给孩子进补之前,我们要知道孩子长高补什么?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黄芪就是不错的选择,搭配对了,既能补气又能补肾,还能补肺气。

黄芪的3种搭

补脾——黄芪+陈皮

陈皮,性温,味辛、苦,入脾经、胃经、肺经,可以调节脾胃气机,可以健脾理气,燥湿;

黄芪能补气固表、益气生阳。两者合用能达到健脾的功效,还能有效增强孩子抵抗力。

补肾——黄芪+枸杞

肾精亏虚的情况就会导致肾气薄弱,骨生长缓慢,会导致人体身高偏矮,骨髓生化乏源,主要是赖于肾精,出现肾部位不好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身高偏矮,甚至还会影响骨骼发育。

补肺气——黄芪+麦冬+五味子

黄芪有补气、固表的功能,不仅能够止汗,还能抵挡外界风邪!

而孩子总是出汗,阴液就容易受损,加上滋阴的麦冬,不仅能够抵消黄芪的温燥,还能够补充缺失的津液!

加上主收敛的五味子,就加重了敛阴止汗的功效,特别适合有虚火、爱出汗的孩子!

以上三种食疗可以作为日常调养,三岁以上一般每味用量3-6g,可以根据孩子的体质选择。当然,食疗方只是中医疗法中起辅助作用的方法之一,如果孩子身高落后比较多,或者是平时体质比较差的孩子就需要对症调理了。

真实门诊案例

像我之前调理过一个7岁的小男孩,当时已经大半年没有长个了,而且看着特别瘦弱,身上摸着全是骨头,和身边的同学相比,就属他最低,孩子心里有点自卑,当家长的看着也难受。

经过一番问诊后得知,这孩子睡觉时严重盗汗,翻来覆去,吃饭也不太好,一换季容易上呼吸道感染,半月都不好。

看孩子的舌苔,白、厚,小手也冰凉冰凉的,面色黄;明显是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开方:黄芪、太子参、炒苍术、陈皮、茯苓、怀山药、鸡内金、杜仲等

调理3周复诊,家长反馈说孩子吃饭、睡觉都有好转,大便也正常了,看着脸上长肉了。

后来又调整几次方子,再加上家长确实比较细心,各方面配合得都很好,孩子体质明显好多了,生病也少了,还长高了3公分。

我的思路

黄芪搭配太子参可以益气固表、补气升阳,提高孩子免疫力;怀山药可以调补脾肾;

苍术和陈皮理气健脾,帮助孩子排出体内的寒湿;杜仲,强筋健骨,为孩子的生长保驾护航。

其实大多数孩子矮小,根本病因就在于先天不足,后天给养失调,其本证在于脾肾不足,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关键就在于脾肾两脏。中医调理多从补肝肾,调养脾胃,益肺气为主,体质好了,大多数孩子都能自然长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jj/12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