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天出汗多,甚至出汗后冰冰凉的孩子,做

第期║.06.26

自从进入夏天后,家长们就开始吐槽,家里多了一个“大汗子”。有些“大汗子”外出一小时需要更换三四条汗巾;有些在家里坐着玩不动也全身汗,甚至已经睡着一段时间了依然汗湿被巾。家长们都在苦恼,每天这样出汗,对孩子的身体会不会造成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好好谈谈。

夏至已经到来,带来龙舟水的梅雨带北去,代表酷热难耐的副热带高压牢牢地控制住岭南大地。在这种天气下,孩子自然很容易就进入了“出门两分钟,出汗两小时”的状态。小儿“阳常有余”,正常状态下因为季节特性而出汗增多是不用过多担心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对孩子出汗可以放之任之了,没有适当的顾护,出汗有时也会变成一个健康变化的“X因素”。

如何看待孩子出汗?

在中医学中,汗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汗》中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是阳热加于阴,津散于外而为汗也。”简单来说,汗就是以阳气为推动力,将需要排泄的阴液通过皮肤腠理排出。

正常的出汗,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很重要的作用。出汗本身可润泽皮肤、调节体温,但同时也会丢失一定量的钠、钾、氯等电解质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若丢失过多,则可影响孩子健康。

从中医的角度,在上述汗液的“中医动力学”机理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阳气作为原动力,在出汗这个过程中是处于不断被“消耗”的。一旦汗出过多不受控,阳气也随之变得虚弱;同时,阳气又犹如水库闸门,控制汗液的“流量”,其一旦虚弱,汗液也会变得没有束缚的乱跑。

孩子多汗的原因

那么炎热的夏天里,有什么典型的“高危行为”,会导致孩子陷入阳虚汗多、汗多阳更损的恶性循环当中的呢?下面我就来替大家排排雷:

●个人习惯——作息不规律、呆空调房时间长、学习及其他原因导致心理压力大;

●饮食习惯——过食生冷,如雪糕、西瓜,或者动辄喝凉茶“下火”;

●体质因素——久病体虚,体质底子较差;

●服药历史——常用抗生素等耗伤正气的“打击性”药物。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以上种种,从中医角度来看,都是对孩子“稚嫩”的身体一种外来的损伤,都会耗伤其阳气,进而导致阳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营卫失和,孩子在大热天里大汗淋淋也就毫不奇怪了。

夏天出冷汗的孩子更需顾护

前面说到,阳气会岁汗液从体内“溜走”。尤其是反复生病,体质较弱存在阳虚情况的孩子,不仅尤其多汗,还会出现汗质清稀、温度冰冰凉的情况。这部分孩子本身就是因为阳虚而多汗,又因多汗而导致体内的阳气再受折损,体质便继续受到损害。因此,这部分孩子更需要敛汗升阳,日常照护上更需好好地顾护。

三招解决夏日出汗多

说了这么多,可能我想让大家明白的就下面这一句话——夏季孩子汗多不一定是热的罪过,而有可能是汗出过多和阳气损耗二者交替发生的结果。因此,针对汗多且冷的这类孩子,我们调护的重点就在于补阴液和温阳气两个点上。

1.小儿推拿手法配方

讲求夏季温阳的一些小技巧,把握和平衡好温补的手法选择和治疗量的控制,就如同广东传统的“老火靓汤”,火候温而不猛,细调慢炖:

?汗证通用——分手阴阳-次以总调阴阳,揉肾顶-下以敛汗补阴。

?温阳补气:心、脾、肺为重点

1、“汗为心之液”,养心气、补心阳——揉外劳宫-次,推三关次,捏脊上行捏3-6行。

2、肺卫外固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益肺脾气——补脾经次,补肺经次,摩脐5min。

?补阴液:滋阴以平衡温补之力,从阴引阳,最终达阴阳平衡

滋阴清火——补肾经次,揉二人上马次,揉小天心50次,清天河水次。

分手阴阳

揉肾顶

揉外劳宫

推三关

捏脊

补脾经

补肺经

摩脐

补肾经

揉二人上马

揉小天心

清天河水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以上手法,家长可根据自身孩子辩证挑选使用,每天可操作一次。

2.敛汗固阳食疗方

图片源自网络

用料:太子参6克,淮山10克,黄芪15克,加红枣1-2枚,适量瘦肉煲汤。

用法:每周2次。ml煮至ml,3岁或以上可食用。

作用:益气固表,健脾、益肺、养心。太子参补气而不腻不燥;淮山通补肺脾两脏之气;黄芪性温、温补阳气之力甚专。红枣安心补心,瘦肉滋阴。

3.做好日常习惯

●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避免吹空调时间过长,注意劳逸结合、心理疏导。

●在饮食方面,少食辛辣动火食物,凉茶不要作为日常消暑饮料一样使用;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谨慎使用抗生素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药物,平时注意孩子体质的调理。

扫描?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gx/5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