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不少传染病又在幼儿园、小学里面流行起来了,尤其是手足口病,夏秋季节本来就是受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深知家长们对孩子健康的关心与担忧。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孩子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希望能为各位家长们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手掌、脚底出现水泡等症状。
这种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口-粪便传播和飞沫传播,特别容易在儿童(尤其是11个月至5岁的儿童)集中的地方传播,如幼儿园、托儿所等。
板蓝根颗粒是否适合预防手足口病?
毕竟得了手足口病,孩子嗓子疼、发烧、头疼、吃不下饭、恶心呕吐,而且手、脚、嘴巴的位置长疱疹,非常痛苦,家长也不忍心看孩子这么难受。
有一些家长,因为过于担心孩子被感染手足口病,会考虑给孩子喝板蓝根颗粒来预防。但是,作为一名中医儿科医生,我必须告诉大家,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并非单纯因为病毒感染,而更多地与体质的调整和免疫力有关。在中医理论中,我们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往往与肺脾气虚有关,正气不足,容易受邪气侵袭而生病。
而板蓝根颗粒,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孩子患病后不舒服的症状,但其药性寒凉,容易损伤脾胃正气,正气不足后,反而更容易感染病毒,导致感染。
那么,有没有更合适的预防方法呢?
当然有!
我给大家推荐一种温和有效的预防小方法——代茶饮。
这个代茶饮,是我根据我40年来的儿科经验自拟的,以白扁豆、芡实、太子参、陈皮、薄荷和山楂等温和药材为主。
白扁豆和芡实可以健脾祛湿,提高孩子脾胃的运化能力;
太子参可以凉润补气、健脾补肺,提高孩子脾肺正气,而不导致上火;
陈皮可以行气健脾,提高正气;
薄荷可以行气疏郁,清热明目利咽;
山楂可以消食导滞。
整个代茶饮,不仅药性温和,还可以调理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容易积食的孩子,加入山楂,有助于理气消食。
而且这些药材都十分常见,很多小家庭厨房就有,即使是去药店买也很方便。
将以上药材清洗干净后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改用小火慢煮至水色变深,容易积食的孩子,再加入山楂再煮片刻,趁热加入适量蜂蜜或冰糖调味。孩子每周饮用3次即可,不宜过量。
除了一些口服的预防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预防措施:
1.本病流行期间,勿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发现疑似病人,应及时进行隔离,对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7~10天。
2.注意搞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注意饮食起居,合理供给营养,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阳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机体抵抗力。
如果孩子平常就体质虚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家长害怕孩子抵不过这次手足口病的流行,家长可以试试上面的小方法,帮助孩子预防。
不过,当孩子出现发热、疱疹、咽痛的症状时,要尽快带孩子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