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保健-大雪篇
“百年寿康”助您温暖过冬!
12月7日大雪,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一、节气特点
1.大雪后天气更冷,雪量增加。愿寒冷把病虫害冻死,积雪将新冠病毒埋葬。
2.天地一派阴寒之象,是人体阴气最盛时期,也是“进补”的大好时节。
二、对进补的理解
说到进补,有人会认为,就是吃点营养食物、用点壮阳补品的事,其实不然,进补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
何为养?何为生?所谓“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手段,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养啥?补啥?中医认为:人身有“三宝”,精、气、神是也。精化气,气生神,神御形,故养生就是补养人体的精、气、神。
三、养生的基本法则
1.顺应自然。中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必然会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这是中医效法自然、顺时养生的理论依据。顺应自然养生包括顺应季节调摄和昼夜晨昏调养。《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法则,就是顺应自然界规律,在春天、夏天养阳之生长,在秋天、冬天养阴之收藏。
2.适应社会。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社会因素通过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而影响人的健康。所以人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摄生措施。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3.形神共养。“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生命观,“形神共养”是中医学养生观。从本质上说,所有养生不外乎“养神”与“养形”两端。所谓“形神共养”,就是要同时注重形体的保养和精神的摄生,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形体强健,精神充沛,才能健康长寿。
4.辨证施养。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体质、身体状况也是不相同的。要运用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时令、地域以及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制定相应的养生保健方法,调节个体阴阳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以达养生防病、延年益寿之目的。
四、养生的措施
中医认为,肾在“五行”中属水,与冬季相应,主藏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则强,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大雪之后养肾至关重要,以补肾填精为主。中医还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盛,则精气充足,脏腑功能强盛;脾胃又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可调节五脏六腑功能的发挥。
在养生保健中,“百年寿康”认为脾、肾之间,存在着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相互促进关系,调补脾肾是培补正气、固本培元之大旨,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径。“百年寿康”倡导,通过饮食、运动、膏方、精神、气功、导引、起居等调摄,以达到补肾填精、健脾和胃、延年益寿的目的。
1.起居养生
(1)保暖护阳气。防寒保暖是大雪养生的基本方法。头为"诸阳之会",外出时切忌顶风吹,要戴能盖住前额的帽子;洗头后应立即吹干头发;常梳头,使头皮微热。"寒从脚下起",可戴护膝加强膝关节保暖,穿袜子护脚踝,坚持每日睡前泡脚。这些方法都能很好地保护人体阳气。
(2)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最好还能睡个午觉。老年人要谨慎起居,以静养为主,收敛神气,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3)多喝水。冬日天气干燥易上火,每日补水不应少于~毫升,早上起床后先饮一杯温开水,以稀释血液,保障正常的新陈代谢。
2.运动养生
快走、慢跑、跳舞、打球等都是强身健体、保养精神的良药。寿康诊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安医学)代表性传承人方敏医生的健任通督养生法,通过桑枝棒对经络循行部位的敲打、按摩运动,能疏通经络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冬季要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有心脏病的老人,过量运动会增加心脏负担;不要过早出门锻炼,清晨气温低,易引发脑血管意外。
3.饮食养生
食补是冬季自我保健的好方法,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可选择温补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虾等肉类,益肾类的食物可选腰果、芡实、山药、白果、核桃等,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要多吃一些,它们不仅补养肾气还可抵抗寒冷、润肺生津。
4.药补
(1)常感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汗,属气虚者,可选服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等药;中成药可选补中益气丸、归脾丸、人参健脾丸等。
(2)感双目干涩、视力减退、视物昏花或夜盲,属肝血不足,可食枸杞山药粥、枸杞菊花饮、黄精卤羊肝、核桃黑芝麻糊等,如阴虚口干,可加百合,有便秘,可加桑葚,中成药可选石斛夜光丸、杞菊地黄丸等。
(3)若脾气虚,可选太子参、党参、白术、黄芪、扁豆、怀山药等煲汤、煲粥。中成药可选健脾祛湿的参苓白术丸,健脾消食的健脾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的木香顺气丸及温中健脾的附子理中丸。
(4)肾气不足者,可选服阿胶、肉苁蓉、杜仲、当归、熟地、白芍及金匮肾气丸、十全大补丸等中成药。
冬季药补的最佳方法还是请中医专家诊看,开膏方进行调理。
寿康“悦本草”大雪养生系列
1.补肾首选食材:椒盐黑芝麻粉。在黑芝麻粉里加一些盐,据有引药入经作用,增强黑芝麻的补肾作用。
2.滋补第一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金匮要略》的经典补益药膳。用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克,黄酒、调料适量。炖煮1-2小时,吃肉喝汤。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作用。
3.顺气化痰佳品:白萝卜。生吃有清热化痰作用,熟食有益脾顺气功效。特别是吃多了补品上火时,一杯白萝卜汁是最好的饮料。
4.冬季第一甜品:酒酿蛋,又名醪糟蛋。在滚水中打入鸡蛋,加红糖、生姜(还可加红枣、花生等),再煮2-3分钟,放入酒酿即可食用。口味酸甜,具有养血活血、补气生津、滋阴美容、调节月经紊乱等作用,在痛经时食用还能缓解疼痛,是女性和身体虚弱者补气养血之佳品。
五、养生的注意点
1.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恰到好处。不过分调养。
2.忌虚实不分。要坚持“虚者补之”原则,无虚证不宜妄用补药。
3.忌不辨寒热妄投补药,调理前应辨明体质类型,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5.忌重“进”轻“出”。现在有不少人天天大餐、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要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6.忌恒“补”不变。药物既有保健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不能久服、多服。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根据季节、身体状况及时对保健药物作出调整,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特别提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