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补气类药物的性味和功效
中医气虚的内涵是表示人体活动能力的衰减。凡能振奋衰减的机能,改善或消除因机能衰减而引起的形衰乏力,少气懒言等证的药物,中医将其称之为补气药。本类药物性味多甘温或甘平,能补益脏腑之气。其中尤以对脾、肺气虚证的疗效最为显著。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薄,甚或浮肿,脱肛,脏器下垂等;肺司呼吸而主一身之气,肺气虚则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甚或喘促,易出虚汗等。另气能统摄血液,补气又可以生血和生津,故气虚不摄的失血、出汗、小便不禁和血虚津亏等证,亦常使用补气类药。下面谈谈党参;太子参、白术的性味功效和食谱举例。1.党参《本草从新》
台参,野台参,潞党参,西党参。
甘,平。归脾、肺经。
益气,生津,养血。
1.中气不足之体虚倦怠,食少便溏。
2.肺气亏虚之语声低微,咳嗽气促。
3.气津两伤之气短口渴。
4.气血不足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
热证及实证不宜。禁与藜芦同用。
1.气血亏虚所致面色萎黄,精神不振等:党参15g,当归15g,母鸡1只,葱姜盐酒等佐料各适量。将鸡洁净,加入佐料及水炖至熟烂即可。食肉饮汤(《乾坤生意》)。
2.肺脾气弱所致不欲言语,倦怠,食少,便溏:党参15g,水煎取汁,代茶饮服(《家庭实用药茶》)。
2.太子参《本草再新》
孩儿参,童参,棒棒草。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补气生津。
1.肺脾气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食少纳差。
2.津液耗损,口干咽燥,干咳。
禁与藜芦同用。
1.精神疲惫,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食少纳差,抵抗力弱:太子参15g,红枣10g,粳米50g。太子参、红枣水煎取汁,加入粳米煮粥食用(民间方)。
2.口干咽燥,干咳:太子参15g,雪梨一个(去皮核)。水煎代茶饮服(民间方)。
3.白术《神农本草经》
于术。
苦、甘,温。归脾、胃经。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1.脾虚而致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
2.脾虚湿聚所致的痰饮,水肿。
3.气虚不固的多汗,胎动不安。
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燥渴便秘者不宜。
1.滑胎:白术9g,南瓜、饴糖适量。先将南瓜煮粥,再将白术水煎取汁加入到粥中,饴糖调味服食(《巧吃治百病》)。
2.小儿流涎:生白术粉30-60g,绵白糖50-g。二者合匀加水调成糊状蒸约15分锺即成(口腔溃疡所致流涎不宜《健儿药膳》)。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吗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