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儿科中医叶冬兰。
在如今这个炎炎夏日,气温节节攀升,不少孩子却因室内外温差的巨大变化,陷入了鼻炎、鼻塞、打喷嚏、过敏的困扰之中。
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中医认为,小儿天生体质虚寒,阳气相对匮乏。夏季酷热难耐,阳气浮于体表,而孩子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中,肌肤频繁开合,寒气极易侵入体内,进而化热,引发发烧、感冒、鼻炎、过敏等一系列问题。
常见的表现包括:
体质虚弱,频繁生病。
遇冷鼻炎复发或加重。
手脚冰凉,面色与唇色苍白。
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对于体质虚寒的孩子,调理的关键在于养阳散寒,将体内的寒湿排出。此时,陈皮便成为了理想之选。陈皮性温,其温热之性能够化解寒气,从根本上养阳健脾,促进体内垃圾的排出。
具体做法:取3克陈皮,用沸水冲泡,每日分三次饮用。待孩子不再咳嗽或打喷嚏时,即可停止饮用。倘若孩子爱出汗,可添加太子参;若经常喊累,可加入五指毛桃。
案例剖析
此前门诊曾有一位6岁的孩子,自新冠感染康复后,体质每况愈下,短短两个月竟感冒三四次,稍有风吹草动,鼻炎就会复发,流白稠鼻涕,鼻塞、鼻子痒已持续十天。孩子妈妈补充说,孩子晨起会打喷嚏,食欲欠佳,体重较轻。
经查看,孩子舌苔薄白,舌质淡红且柔嫩,这表明其阳气不足,无法温煦和护卫机体。于是为孩子开具了一张养阳调气汤,旨在一边补充阳气,一边消除鼻炎。
组方包含:陈皮、炒黄芩、白芷、辛夷花、炒杏仁、炒牛蒡子、炒莱菔子、姜半夏、茯苓、白术、生甘草、麦冬。
(需依据孩子的年龄、症状、具体情况调整用量,一人一方)
组方中,炒黄芩、白芷、辛夷花负责驱散寒痰;炒牛蒡子解表利咽、化痰止咳;炒杏仁、姜半夏、茯苓、炒莱菔子负责促使寒痰通过二便排出;白术、生甘草、麦冬则负责补充卫中气和津液。
此外,嘱咐家长平时要控制孩子对甜食、水果、海鲜、生冷、发物等食物的摄入,多让孩子食用全麦面、小米、山药、胡萝卜、黄豆、生姜、葱白、豆豉、苏叶、香菜等。
在二次复诊时,家长反馈孩子鼻腔不再瘙痒,鼻腔也已通畅,白稠鼻涕转为少量清鼻涕,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方向正确,遂适当减量。
三诊时,家长告知孩子不再鼻塞,晚上能够平卧安睡,睡眠质量大幅提升,即便空调开到25度,也未出现鼻痒的情况,最近大小便也恢复正常。
嘱咐其继续服用一段时间药物巩固,若不再感冒流涕,即可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