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天气凉爽,笔者来到下司镇瓮港村弯寨组杨国林家,其庭院里机器隆隆,一派繁忙景象。
绞面、压面、倒面、晾晒、包装、送货,杨国林忙得不可开交,汗水浸透了大半身,豆粒般的汗珠不时从他的脸颊、鼻尖处滚落。
笔者劝老杨喘口气、擦擦汗再干,老杨顾不上停下手中活儿说:“早上5点多我就开始准备了,前些日子阴天下雨没干,现在都缺货了,趁着今天天气好多压点,要不附近的十几家饭店和超市还等着要我的面条呢。”
有如此红火的生意,这在几年前,杨国林想都不敢想。
杨国林今年69岁,家有6口人。他同许多有志农民一样,在种地之余,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10年前,杨国林先是利用丰收过后多打的稻米进行烤酒,采取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小打小闹地生产。后来随着销量的扩大,他不断从市场上买来大米,扩大烤酒规模,并利用酒糟喂猪,发展循环经济。
几年过后,随着农村烤酒农户的增多,市场竞争较大,利润下滑,杨国林又转行种植起3亩太子参,刚种下的第一年就赚了10余万元。第二年,由于天气干旱,加上市场紧缩,杨国林种太子参亏了4万元,后来每年才收入几千元。
种植太子参出现困难后,杨国林想到下司集镇有面条加工一条街,近百户人家都在加工面条,并以此为业,让杨国林在惊讶之余,心生向往。他来到下司集镇,仔细观看和了解面条的工艺、加工流程、运营方式、销售渠道、大概利润等,不禁心中一动:“我要是也能在家里开一个面条加工厂该有多好,别的不说,光是在当地卖,利润就很可观。”
心动不如行动,杨国林开始隔三岔五地往下司集镇跑,走进相识的面条加工户里,看设备、学技术,深入了解面条加工厂的营销方式、生产管理、设备养护,凡是与面条加工有关的东西,他都深学细问,每个环节都搞通弄懂。
年,杨国林经过几个月的筹划及准备,把家里的一间房屋腾空成作坊,买来搅拌机、面条机,建立了面条加工厂,工人雇不起,他就拉上老婆孩子帮忙,全家“总动员”。由于懂得了技术,会调配,杨国林的面条迅速在当地打开市场,逐渐向外县销售。年,杨国林家摘下了贫困帽子。
现在,杨国林每天起早摸黑做多斤面条,给凯里和周边多个超市、饭店供应,并卖到麻江、黄平、贵定等地。遇上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要做余斤面条,每年生产加工面条90余吨。仅靠面条加工,杨国林家一年就纯收入10余万元。
今年8月初,当地政府又无偿送了只鸡给杨国林家喂养,扶持他家发展多种经营,做大致富产业。杨国林在家门口的小溪边,把一块空地用塑料网围起来养鸡,每天按时撒料,喂以米糠和包谷面,实行敞放喂养、生态饲养,提高鸡的肉质。
看着这些鸡一天天长大,还有一个月就可以上市了,杨国林的脸上时常挂满了笑容。他欣喜地告诉笔者:“靠着党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努力,现在我的致富之路走得更稳更宽,相信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来源:风情凯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