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镜头下的如画黄柏乡,你一定没见过

丨柘荣黄柏乡基本情况及特色文化发展现状丨

黄柏乡位于柘荣县西南部,下辖16个建制村54个自然村,户人,全乡中药材(太子参、杜仲、白术等)种植面积达多亩,其中太子参亩,在全县产量最多、品质最好,是“柘荣太子参”驰名商标论证的取样基地。

黄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特色文化事业作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助推器,充分吸收运用黄柏近千年的文化积累沉淀,挖掘、弘扬了独具特色的五种文化。

—— 最具影响的历史名人文化 ——

游朴出生于黄柏乡上黄柏村,明万历年间曾先后担任大理寺评事、右寺副、左寺正,广东按察司副使,湖广布政司右参政等,执法如山,政绩显著,史称“三立法曹无一冤案”。

年始,黄柏乡党委、政府整合境内游朴德政坊、故居遗址、游朴读书洞等资源,投资兴建了占地面积亩的“中华游氏文化园”,每年均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前往,不但极大促进了游朴文化对外影响力,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做出较大贡献。

—— 最具特色的“仙姑”民俗文化 ——

“游氏仙姑”是海峡两岸游氏族人共同祖神,如今黄柏乡保留着多座“游氏仙姑宫”,是目前发现的海峡两岸游氏族人现存最古老的祖神庙,是海峡两岸游氏族宗亲血脉相承的重要实物见证。

黄柏乡党委、政府于年筹办了第二届“海峡两岸游氏仙姑祈福民俗文化节”,吸引大量两岸游氏后人前来参与,并在近几年以其为桥梁多次开展交流活动,极大加强了与台湾游氏宗亲联系。目前,黄柏“游氏仙姑祈福仪俗”已正式纳入第二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最具魅力的佛教圣地文化 ——

黄柏乡境内现存寺观七处,信仰群众6千多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天星寺、兴福寺和东山寺。其中天星寺由在厦门、香港等佛教界享有盛誉、热心社会公益的著名人士——悟光法师住持,每年吸引大量信众前来参拜礼佛,极大提升了黄柏知名度。

—— 最具纪念的“红色”经典文化 ——

黄柏乡作为闽东革命的主要活动区之一,全乡有60名勇士在战斗中光荣牺牲。其中闽东革命第一人,发动威震闽东的“兰田暴动”的马立峰同志就在这里遇难,同时境内还有一座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兵工厂遗址,目前黄柏乡党委、政府在马立峰牺牲地和兵工厂遗址都建立纪念碑,每年的清明、“七一”等节日,均有周边单位、学校带头组织人员到该处凭吊革命先烈。

—— 最具潜力的田园休闲文化 ——

高峰东山,人称柘荣小东山,是黄柏境内最漂亮的一座山,方圆面积多亩,山顶视野开阔,有天然草场多亩,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百年老寺高耸直立于山间,素有“柘荣小俞山,黄柏好东山”美誉,也是福安城关最高“后门山”,曾被纳入“韩阳十景”之一,是福安群众避暑度夏和民间朝圣的好地方。

近年来,黄柏乡党委、政府正依托小东山的深山古寺、千亩草场、广袤水竹和森林植被等天然资源,努力开发一个理想的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农村生态度假旅游。

丨上黄柏村历史人文简介丨

上黄柏古称“柏峰”,是宁德市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明朝洪熙元年福清知事蔡光亲在《长溪柏峰记》中,将上黄柏的风光秀色归纳为“柏峰八景”,即:寒泉冽井、乌石仙岩、笔架奇峰、西林夕照、古寺晨钟、乔松老鹤、修竹珍禽。这“柏峰八景”历经千回百转,迄今依然历历在目,成为上黄柏“诗有烟霭气、落纸布云霞”的人文景观。

在明朝嘉靖年间,寒泉冽井边上出了一个“四岁时平仄、六岁能看文、九岁能写文章、十三岁能吟诗作赋”的游朴。这个柏峰神童后来“开先甲第”,隆庆元年中举,万历二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政,写有《武经七书解》等多部著述,《福建通志》称赞他:“三主法司,无一冤狱”。

上黄柏另一个著名的隐逸之士则是游朴的父亲游德。秉性儒孝的游德少年时即才学优佳,福宁州试时,他曾感叹“致身青云无难矣,顾独难于去其二尊”。为侍奉双亲,游德后来抛却功名念想,绝意仕途,躬耕田亩,“一犁春雨饶耕读,半榻宵灯学卧龙”去了。

游朴入仕后,游德以其“素秉诚心、力行古道、洵直无华和性敦孝友”三次得到明万历皇帝的追赠,分别为“文林郎”、“孺林郎”和“中宪大夫”。

上黄柏作为游氏的发祥地和被海峡两岸游氏奉为“中华游氏仙姑”香脉传承之圣地,历经千年的文化积淀,至今留存以下珍贵文物:柏峰游氏祠堂,始建于明宣德元年(年),重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三十七年(年—年),占地面积平方米,为迁徙海内外一万多游氏后裔之总祠;寒泉冽井,自北宋初年游氏迁居上黄柏时即掘此井,井口圆形,三合土砌造,口径0.7米,深1.7米。井坪用12块半梯形石板铺成,井坪上有石盆、石槽等,其中石槽口沿阴刻“正德十三年(年)九月吉旦”。

该井泉水清澈,冬暖夏凉,系“柏峰八景”之一;延寿宫,俗称“姑婆宫”,亦称“游氏仙姑宫”,祀奉游四尊官(中)、游氏仙姑(左)、灵通周法师(右),始建于宋代,明永乐二十年(年)重建,历代重修。共占地平方米,祀奉主神是闽、台游氏先祖唐末从河南广平郡广州固始县随王审知入闽时奉香火带入,是海峡两岸游氏共同祖神。

该宫对于研究海峡两岸游氏渊源关系和民间宗教信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福建省重要“涉台文物”之一;兴福庵,又称“兴福寺”,位于上黄柏村西南侧数百米,始建于唐代,于宋宝庆元年(年)和明永乐十八年(年)移建,并在年和—年先后重建,坐北朝南,由门楼、左右厢房、中间天井和正殿组成合院式建筑。保存有清乾隆三十八年(年)铸钟1口和莲花瓣柱础等附属文物,是“柏峰八景”中的“古寺晨钟”。

上黄柏作为一代贤臣、廉吏游朴故里和中华游氏仙姑香脉传承的圣地,保留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年5月,上黄柏村被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宁德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年7月,上黄柏村被县政府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村,这个往日并不十分显眼的小山村,现如今正引起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tp/6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