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识药第八十期太子参

太子参

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Miq.)PaxexPaxetHoffm.(石竹科)

年12月份,我有幸参与了宣州太子参竞选安徽省“十大皖药”的答辩PPT的制作。在此期间,详细认识了太子参这味中药。

宣州太子参产自安徽省,年野生变家种。至今,宣州太子参已成为太子参的主产区之一,并占全国产量的1/3。

说到“参”我们很自然想到的是五加科的人参,“太子参”故名是即将要当君王的储君,所以古代一般指“太子参”为小的人参,因为积累时间不长,适合幼儿及老年人补气滋补。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选用的“太子参”来自石竹科的异叶假繁缕,与原本的人参非亲非故,是近代选出的新兴品种。因此,本文中收集的相关本草内容中的“太子参”功效和复方其实不是现在“太子参”的功效,而是原有“太子参”的功效。请大家注意区分。

那您会问,现在冠名的“太子参”功效如何?那就需要您的智慧去判别了。

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拍摄日期:年4月30日

拍摄地点:安徽省明光市老嘉山、安徽省宣城市

识别特征:

(1)多年生草本。

(2)块根长纺锤形,白色,稍带灰黄。

(3)叶片倒披针形,顶端钝尖,基部渐狭呈长柄状。

(4)种子褐色,扁圆形,具疣状凸起。

(5)花期4-7月,果期7-8月。

地理分布:

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及青海。

摘自《中国高等植物》

药用价值: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本草集锦:

《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药方集解:

(1)治自汗:太子参9克,浮小麦15克。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2)主治劳力损伤,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脉细弱:取太子参15-18克,放入碗中,加黄酒、红塘适量,隔水蒸汁。每天3次,口服,每天1剂。(《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3)主治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呆食少,大便燥秘,舌红少津或光剥龟裂,脉细或数等: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栀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丹参15克,甘草6克。清中消痞汤(名医李寿山之方)

感谢15级研究生蒋露提供的照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tp/4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