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张元
冬季进补最宜补参,但“参”的成员众多,传说中的“四大名补”: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它们有什么区别,我们又应该怎么吃呢?
1四大名补之一:人参大补元气,补虚第一参
人参,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古时候用的都是野生的山参,山西上党人参灭绝之后,我国的东北林区所产的人参就被人们称为道地药材,随着人们的过度采挖,东北的野生人参也很少了,不过好在人们很早就掌握了野生人参的野生驯化,实现了人参的人工栽培,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现代人还有人参可以使用。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具有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生津止渴与抗衰老等作用,为名贵滋补药物之一。人参主要是对大病、久病、失血、脱液所致元气欲脱,神疲脉微进行调补。对心气虚衰导致的失眠多梦、惊悸健忘、体虚多汗等不适症状也有效果
。①
人参切片
推荐吃法:
1.炖:炖服时将参切片放入碗中,加适量水后密闭碗口,放入锅内隔水炖1~2小时即可。
2.含:含服时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入口中含服。
3.泡:泡服时将人参打散装入袋泡茶袋中,放杯中,加入开水,泡5分钟即可饮用。②
2四大名补之二:西洋参清热养阴,帮助降糖
西洋参最大的优点是补气养阴、润养五脏且不会温燥上火,故又称为“无火参”。
西洋参与人参的功效区别在于,人参补气,偏于助阳;西洋参补气,偏于养阴。一般来说,西洋参茶适合于年龄较大、久病体虚的老年人,以及容易着凉感冒的体虚人群。①
西洋参片
推荐吃法:
1.代茶饮:用西洋参饮片泡水代茶饮,一次可放1~3片,以温开水冲泡饮用,喝完后再将饮片吃掉。
2.含:加班熬夜,肝火上升时可以口中含片西洋参,能起到补气养阴的作用。
3四大名补之三:党参补气补血,肺虚良药
党参具有补血、补气的功效,尤擅补肺气、治肺虚,可用于各种气虚不足者。
经常疲乏无力、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软、容易感冒的人群也适合服用党参。现代研究认为,党参可治疗贫血、增强身体抵抗力。①
党参
推荐吃法:
1.党参枸杞鸡汤:准备党参30克、枸杞30克、鸡肉克一起煮汤。可提高食欲、补气血。
2.党参枸杞猪肝粥:准备党参20克、枸杞30克、猪肝50克、粳米60克一起熬粥。可补肝肾两亏、缓解乏力头晕。
4四大名补之四:太子参补气益气,不上火
太子参是石竹科植物,又名孩子参、童参。太子参入药部位为干燥块根,味甘微苦。它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常用于易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肺燥干咳等人群。①
太子参
相对于人参、党参而言,太子参的补气力量并不是很强,但是太子参没有过多的燥性,不会引起上火等问题,因此尤其适合气虚且易上火的人群食用。
不仅如此,太子参还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还能加快人体的代谢。
推荐吃法:6~10克代茶饮。
人参,百草之王;久服,轻身延年。在中国人看来,人参是可以起死回生、延年益寿的仙药、地精,被誉为“百草之王”,李时珍说它根如人形,有神(即有灵性),谓之神草,野山参更是难觅的名贵中药。
人参是长白山一带深山老林里的一种五加科植物,喜阴凉,混在杂草中不容易认出。秋天时,人参结出红红的果子,就比较容易认出来了。每到秋天,挖参人就搭伙进山,他们叫“赶山”。
采参有许多讲究。发现了人参,要先报告“把头”(领队),“把头”带领大家“喊山”,然后用红绳子系住人参的茎。采参人认为,人参是有灵性的,称为人参娃娃(或称为棒棰而避讳叫参),不喊不系它会跑掉的。一套仪式做完,开始用专门的挖参工具挖参,细心地将参连细须完整挖出(挖参人叫抬出来),然后用苔藓包好再包上桦树皮。最后还要将人参果(籽)丢在附近,以便将来再长参。采挖所有中药的过程中,唯有人参最为神秘、庄重、复杂,人参所附带的重重神秘,让古人对它怀有独特的心情。
说到底还在于人参的难得和名贵。一群人进山采参,有的赶山一趟只采挖到几根小参,有的可能整个冬天没见到人参影。现在因野山参资源濒临灭绝,国家已列入保护不准再采挖了。
人参是一种多年生植物,第一年生的,出来三个小叶,当地人叫“三花”,两年生长出一个复叶,叫“巴掌”,三年生两个复叶叫“二甲子”,四年后生三个复叶,叫“灯台子”,人们就是用这样的办法来识别人参生长的年份。山里的野人参,过去有个说法,叫“七两为参,八两为宝”。
明代以前,中医用的人参其实是潞州上党的一种植物,因挖掘太滥竟至绝种。后来改用辽参,就是东北一带所产的人参,也有一部分是来自朝鲜半岛。
清代《浪迹丛谈》卷八“参价”条中说:“乾隆十五年,应京兆试,恐精力不支,以白金一两六钱易参一钱,廿八年,因病服参,高者三十二换,次亦仅二十五换,时已苦难买,今更增十余倍矣。”诗中所云:‘中人十家产,不满一杯味。’”这里所说的“十余倍”,算下来是需二三百两银子才能买到一钱(约3克)野山人参,当时参之贵重,于此可见。
八两也就是半市斤,这参需要生长一两百年或更甚多。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医药界还用老秤计量,一市斤(克)为十六两,每两十钱,每钱十分。现在看唐宋以来中药古书,一定要注意分量的转换,大致上明清和民国、改革开放前的医药书中凡说中药一钱,约等于3克。
清廷将山海关外作为“龙兴”之地,不准普通百姓采参。那时采参需要皇帝发放特别许可证,可见人参的珍贵,全在于挖参艰辛、人参难得和皇帝的垄断。早在明代,因人参稀缺已开始种植人参,《本草纲目》说:“(人参)亦可收籽,十月下种,如种菜法。”其实人参很娇贵,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哪像种菜那么简单。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积累,现在东北参农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种植经验,一种是林下参,就是将原始森林砍掉,改为参地,种几年后,参地里的营养已被参苗吸尽,需将人参挖起来,再移栽到新的参地里。一种是园参。种植人参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日照、温度、地势等,分别搭全荫棚、双透棚、单透棚等,每道环节都极为讲究,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种人参可不是简单的活。
人参的炮制非常复杂,导致商品人参的档次相当多。如直接晒干的叫生晒参,煮沸的冰糖水里“炸”过的叫白糖参,蒸过的为红参,还有鲜参;山里挖来的野参叫野山参。人参头也叫参芦,是一味催吐药。人参身、须属于补气类中药,参须药力薄,入药主要用参身。生晒参较白糖参药力强,但较红参弱(中医还认为红参性偏温)。白糖参药性平和,价格也不贵。
人参的效用确实神奇。《神农本草经》记载着中国四千年前就已形成的人参药用的精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的总皂甙是其最主要的神奇物质。国家药典说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过去人说人参可用来“吊命”,就是病人到了命悬一线时,灌以人参汤,常能转危为安或多挨几天。病人阳气濒绝,用“独参汤”或人参加上附子的参附汤,可以回阳救逆。但今天心率衰竭、脑卒中、严重外伤出血等危重病人,医院ICU(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单用人参抢救危重病人就大大减少了。
临床上通过配伍其他中药,人参治疗的范围更广,但现在更多用于一般病情的治疗,也被泡茶、浸酒、炖鸡等作日常滋补。但人参毕竟是味药,不能随便吃,一般性体虚或健康人,不宜吃昂贵的野山参或红参。吃人参还有一定的禁忌证和副作用,无论是泡茶、入菜来补益身体,还是治病,都应该咨询医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