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防风寒内润秋燥秋分吃秋百病皆休,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当天日夜时间均等,而后夜愈长日愈短。凉风习习、碧空澄澈、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是秋分的标志性景色。秋分节气应该如何吃,怎么养生~

秋分如何养生”

1

解体渴补气津

秋分时节,人体阳气由夏季的向外宣发转为向内收敛,出现阳气减弱、阴气增强的趋势,此时养生要尤其注重平补,即平衡身体的阴阳变化,平补气津。

常补水,多喝粥。喝水是对抗秋燥最简单的方式,另外,多吃些清润、温润的养生粥,在补水的同时,还起到滋阴生津的效果。

秋木耳,益气生津。一些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板栗等都很适合秋分时节食用。而当季食材秋木耳,味甘性平,有益气生津的功效,是不容错过的美味。

2

饮食温润多食酸味

秋分的“燥”是凉燥,“燥令伤肺”,可适当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白萝卜、胡萝卜等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

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日宜收不宜散,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唇干燥、干咳、皮肤干裂等燥症。饮食要清淡,适当进食一些脂肪。根据个人体质可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秋梨、柿子等,以滋阴润肺、养阴生津。

4

秋分后小心六大疾病

1.呼吸疾病

秋分后天气转凉,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

2.皮肤干燥

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此时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瘙痒、干裂、流鼻血等症状。

3.肠胃疾病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秋分以后,天气变冷,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4.心血管病

早晚温差越来越大。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因此,在秋分之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

5.过敏鼻炎

秋季风大,花粉、尘埃都弥散在空气中,易引起过敏。另外,秋季温度湿度适宜螨虫的繁殖,易引起过敏。

6.抑郁烦躁

秋分开始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很容易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不稳定。“伤春悲秋”也就是这个道理。

穴位养生,补益肺气”

1

迎香穴

秋季鼻粘膜易敏感,容易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此时,按揉或摩擦迎香穴可以通畅鼻窍,增强呼吸系统的抗病能力。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

方法:大鱼际处涂抹适量的润肤乳,在迎香到上迎香之间的位置,以适度的力道,稍快的速度,摩擦一分钟左右,局部就会有温热的感觉。

功效: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2

大椎穴

它是人体诸阳汇聚的地方,处于阳中之阳位,所以它能够帮助所有阳经的防御功能振奋起来。

定位: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方法:可以用双手掌心互擦,擦得很热很热的时候,捂在自己的大椎穴上。

功效:解表泄热。

3

中府穴

这个穴位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主治肺脏的病,对于有慢性病史的人,可以按揉此穴可提高肺的防御力和抵抗力。

定位: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方法:以大拇指点按穴位2-3分钟,以酸胀为度。

功效:止咳平喘,清肺化痰。

秋分养生,药膳助力

秋分养生,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梨、莲子等清补柔润之品。但是养阴润燥食物因性多寒凉,有碍脾胃,对于脾胃消化功能虚弱的人可能会出现腹泻或大便溏薄,此类人群建议食用陈皮、佛手、山药等健脾胃的食材。

推荐膳食:

1

雪梨罗汉果汤

材料:雪梨1个,罗汉果半个。

做法:将雪梨洗净,去核,连皮切碎,罗汉果洗净,然后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共煎,煮沸30分钟,去渣饮汤。每日2次,连服3日。

功效:润肺消痰,清热利咽。

2

沙参百合鸭汤

材料:北沙参、百合各30克,鸭肉克。

做法:将北沙参、百合、鸭肉分别洗净,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至鸭肉熟烂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化痰。

3

白茅根雪梨猪肺汤

材料:鲜白茅根克,雪梨4个,猪肺1副,瘦肉克,陈皮5克。做法:猪肺洗净,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瘦肉洗净,切厚块;雪梨去皮去核切块;白茅根切段;陈皮用水浸软。用料一齐放入汤煲,先武火煲滚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即可。功效:清热生津,化痰止咳。

4

雪梨南杏瘦肉汤

材料:雪梨4个,南杏30克,瘦猪克。做法:瘦肉洗净,切厚块;雪梨去皮去核切块;南杏洗净,与其他材料一同放入瓦煲内大火煲开后,改文火煲2小时即可。功效:生津润燥,止咳化痰。

5

太子参百合瘦肉汤

材料:太子参克,百合50克,罗汉果半个,瘦肉克。做法:瘦肉洗净,切厚块;太子参、百合、罗汉果洗净。用料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功效:益气生津,润肺止咳。

推荐热饮

1

西洋参麦冬饮

材料:西洋参5克,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滤汁,加蜂蜜适量代茶饮。功效:养阴润肺,生津止渴。

2

麦冬生地茶

材料:麦冬、玄参、生地、甘草各10克。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放温即可饮用。功效:滋阴降火,生津止渴。

秋分吃什么

1

柑橘

秋季是吃橘子的大好季节,这时的橘子不仅新鲜、可口、有营养,而且食用可以抵御秋季干燥的气候。

2

秋梨

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生吃就好。

如果想要起到滋阴润肺、润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

3

石榴

颗粒饱满的石榴口感酸甜,性温,具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

津液不足、咽干的人,可以把石榴作为食疗佳品。

4

柿子

柿子性寒,味甘、涩,鲜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及矿物质,仅次于柑橘,而高于梨和苹果。柿蒂可治呃逆、嗳气等症;柿饼炙炭可治便血;柿霜可治喉痛、咳嗽、口疮等症。

5

萝卜

萝卜性凉,味辛、甘,有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顺气利尿和清热解毒之效。

每日临睡前,吃点鲜萝卜,可增强心脏功能。

6

苹果

果性平、味甘,是健脾开胃的良品。

粗纤维含量高的苹果含有苹果酸和鞣酸等,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jj/6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