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淡竹叶不随花色争春艳,只在严

竹叶

竹叶味甘

退热安眠

化痰定喘

止渴消烦

相关论述

凉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聪耳明目。

——《本草再新》

清热除烦,解渴,利尿。

——《安徽中草药》

bamboo

leaf

Zhúyè

————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干燥叶。其卷而未放的幼叶,称竹叶卷心。主产于长江流域各省。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气弱,味淡。以叶嫩、色绿、呈卷状者为佳。生用。

甘、辛、淡、寒

心、胃、小肠

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APPLY

"应用"

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入心经,善于

清心除烦,生津止渴。

治热病津伤,烦热口渴,常与石膏、知母、玄参等同用,如清瘟败毒饮;

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虚烦不寐者,常与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竹叶石膏汤。

本品轻清,兼能凉散上焦风热,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可用治外感风热,发热口渴,如银翘散。

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

本品上能清心火,下能

利小便,使火热下行从

下而解。

治疗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小肠之小

便短赤涩痛,常与木通、生地黄、甘草同用,如导

赤散;

竹叶卷芯清心泻火之力更强,多用于温病热陷心

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者,常与玄参心、莲子心、连翘心等同用,如清宫汤。

煎服,6~15g

鲜品,15~30g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不宜使用

淡竹叶

识别要点:

透过阳光观察纹理,有短小竖纹者,为淡竹叶。

淡竹叶饮片鉴别示意图

新鲜叶片鉴别方法基本相同,

且新鲜淡竹叶片比竹叶

质地柔软,反光度弱,颜色偏淡。

THEN

"淡竹叶"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主产于浙江、江苏。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除去杂质,切段。本品气微,味淡。以叶多、色绿者为佳。生用。

甘、淡、寒

心、胃、小肠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入心经能清心火以除烦,入胃经能泻胃火以止渴。

用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常配伍石膏、知母、芦根等药。

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

本品性寒能清心降火,甘淡能渗湿利尿。

用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常与木通、滑石、灯心草等同用。

煎服,6~10g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不宜使用

(向上滑动启阅)

1、治霍乱利后,烦热躁渴,卧不安:浓煮竹叶汁,饮五六合。(《圣济总录》竹叶汤)

2、治暑热气虚心烦:鲜竹叶、太子参各9g,扁豆花6g,鲜荷叶半张。煎服。(《安徽中草药》)

3、治产后血气暴虚,汗出:淡竹叶煎汤三合。微温服之,须臾再服。(《产宝》)

4、治头疮乍发差,赤焮疼痛:竹叶一斤。烧灰,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匀,日三四上涂之。(《圣惠方》)

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入心经能清心火以除烦,入胃经能泻胃火以止渴。

用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常配伍石膏、知母、芦根等药。

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

本品性寒能清心降火,甘淡能渗湿利尿。

用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常与木通、滑石、灯心草等同用。

煎服,6~10g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不宜使用

配图

百度、自摄

文案

教材、自写

编辑

19级中本2班俞逸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jj/58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