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青头鸭很多市民都会,但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大不相同,原因是什么?”在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西和粤菜师傅培训室内,十多位农家乐厨师、村民、学徒聚在一起,向前来授课的烹饪师傅取经;在鳌头镇西塘童话小镇,游客惊喜地发现这里的旧祠堂变成了家风馆,馆内浓浓的家风韵味诠释出这里的地域个性;温泉镇的社工张莉清每天准时入户探访困难群众,倾听他们的烦心事,协助他们在“如愿行动”众扶互助平台发起微心愿……一幅绚丽多彩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从化徐徐展开。
近年来,从化区不断摸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路径,在实践阵地、品牌建设、志愿服务、融媒合作等方面“发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思政课精品课堂三十讲现场
壹·文明实践在从化乡村生根发芽“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了广府金汤厨师邹朝雄教大家太子参麦冬煲乳鸽汤和三宝肉的做法……”近段时间,在从化区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围着三三两两学习做菜的村民;离西和村三十多公里外的格塘村南药小镇举行的“好日子讲堂”在如期直播,村民有的边带娃边注视着屏幕,有的拿起手机打开直播收看。
现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听听国家的政策方针、区里的大事小事,学习烹饪、编织等课程,对于西和村的村民来说,已经由新鲜事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乐趣。
“实践所相当于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学习文化的平台,打造家门口的实践阵地,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介绍。
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其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从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推进全区文明实践阵地工作,充分发挥区、镇(街)、村三级资源纵向整合作用和部门机关、镇街乡村、学校院所资源横向联动作用,从顶层设计构建阵地建设标准化新体系,建成一批颇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以点连线,连线成面,从化区有效整合区内资源,盘活整合全区已撤并的小学校舍和农贸市场等闲置资源建设文明实践阵地,先行先试成立全省首个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市首个民政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广州供电局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构建起“1中心—11所—站—多点”覆盖全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编织出一张“阵地网”。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紧紧围绕送思想、送政策、送道德、送文化、送法治、送科学等在全区基层开展一系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服务“最后一公里”。
贰·打造品牌项目为民惠民5月26日,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此时在多公里外的从化区温泉镇南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由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广州日报融媒体中心、微社区e家通携手打造的“从化乡村小康讲堂”在这里举行。此次讲堂多点连线,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邀请中央党校教授辛鸣与从化乡村干部群众“隔空互动”。现场的每一幕,都通过广州市区融媒体中心客户端新花城和广州日报客户端直播。
直播现场外的村民林榕新坐在家里,眼睛认真地盯着手机屏幕。“全国两会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每年都会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