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之大暑何以銷煩暑窗下有

是日詩

月墜西樓夜影空,透簾穿幕達房櫳。

流光堪在珠璣列,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黃卷字,輕輕化出綠蕪叢。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螢·徐夤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本年度第十二个节气。是夏天的第六个节气。

杨万里曾在诗词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大暑,六月中(农历)

风吹着荷叶泛起层层碧浪

那万绿丛中的荷花

在太阳光的照耀下

映得极红

看上去灼灼动人

虽说大暑极热

可万物生长也极为繁茂

白鹭归巢站在岸边的石头上纳凉

稻田里的麦子开始微微低垂

棉花在风中安心等待着人们采收

夏日里的苹果正泛起红晕

这一切都在提醒着人们

丰收的日子终究要盼来了!

大暑,夏天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至,人世间上蒸下煮

这是一年中最让人心烦意乱之日

也是最快乐的日子

天气虽热,万物繁茂

大暑也是生长最快的时节

我们也要顺应天时,好好生长

坦然接受太阳的热力

夏日炎炎

大暑难耐

欣赏和喜欢它的人的确不是很多

不过

王安石却说:“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与古人相比

我们眼中的三伏天

是另一番景象

大暑期间

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伏茶

伏姜

伏香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初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三候|说的是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时常有大的雷雨,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通纬·孝经援神契》:

“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节令时间

-07-:36:44农历:六月初二

详细说明

太阳黄经为°。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五运六气

岁运:金运太过(太商)

司天:少阴君火

在泉:阳明燥金

主气(四之气):太阴湿土

客气(四之气):太阴湿土

———————————

所辖时间:

-07-22[大暑]~-09-22[秋分]

———————————

易发疾病: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目赤,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鼻衄,饮发。

———————————

客主加临:相得

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岁宜咸以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

———————————

岁气主方:正阳汤。

白薇、元参、川芎、桑白皮、当归、白芍、旋复花、炙甘草各一钱,生姜五片。

四之气,太阴加临太阴,主秋分前六十日有奇,民病寒热,嗌干,黄疸,鼻衄,饮发。加荆芥、茵陈。

———————————

岁运主方:牛膝木瓜汤。

牛膝、木瓜各一,白芍、杜仲、枸杞、松节,菟丝子、天麻各七分半,甘草五分,生姜二片,大枣二枚。

当日

黄历

庚子鼠年

六月初二

年7月22日

庚子年癸未月丙寅日

22

嫁娶出行

祭祀祈福彭祖百忌

[丙不修灶寅不祭祀]

诸神方位

◇喜神:西南

◇福神:西北

◇财神:西南

大暑宜

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

《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

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

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

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精神情志

高温酷热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此时精神调养宜以养“静”为主,所谓“心静自然凉”,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气恼怒,可多想轻松愉快的人或事,使心情愉快。也可多参加钓鱼、绘画、书法等活动,可以达到安定神志、调养心气的作用。

起居方面

大暑时节,炎热达到高峰。日常起居上,睡眠要充足,不要太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时开始入睡,睡前不要剧烈运动。室温要适宜,空调不可过凉。不要把电扇放在床边对着人吹。房中也不可有对流的空气,即所谓的“穿堂风”。

中医指出:“夏夜避风如避箭”,夏季虽热,但仍阴气逼人,下半夜风也很凉,尤其在室内过道的风力比较大。而夏季人体皮肤毛孔开泄,人睡之后,肌体抵抗力较弱,极易遭受风邪的侵袭。

冬病夏治:

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即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夏季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冬病夏治,一般是内治和外治相结合。所谓内治,就是内用温热,即服用偏温热的饮食。外散风寒,艾炙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点燃艾条对准关元穴熏烤,距离皮肤约2~3厘米为宜,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运动方面

早晨醒来,可以在床上先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再下床。早晨可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活动,但室外气温高的话,不要外出。午后炎热时外出要防止中暑。

饮食方面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高温和潮湿是大暑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

大暑期间饮食要特别注意。这时可多吃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食品:应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和西瓜等水果。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而淮山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多吃淮山一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使人感到精力旺盛。

胡萝卜、红枣等红色食物对心脏很有益,夏季适宜养心,应该多吃。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吃姜有助于驱除体内寒气,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子姜炒牛肉、子姜炒木耳等菜式。但吃姜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不要在晚上吃。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脂肪、微生物和矿物质等,相对于家畜肉而言,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

大暑养身

祛一身火毒、湿毒。

苦瓜虽然寒凉,但它不凉胃。苦瓜是去心火的,它不走胃,而是走心。有些脾胃虚弱的人吃黄瓜会腹泻,吃苦瓜却不会。

暑天,人容易心火旺盛,火毒攻心,会使人心烦、口渴、舌尖长疮或小便发黄,所以要吃点苦瓜。苦瓜越老越养心,煲汤要选老苦瓜。这个汤喝完人会很舒服,有说不出的清爽。

大暑要喝:黄豆苦瓜汤

|原料|

老苦瓜一根、猪骨克、黄豆2把、桂圆7颗、姜3片。

|做法|

①提前3小时将黄豆泡上;

②猪骨淖水;苦瓜剖开、祛籽,切大块;

③将除苦瓜之外的所有材料扔到汤煲内,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煲;

④30分钟后将苦瓜放进去,再煲半小时,黄豆软烂时即可,出锅时加盐调味。

黄豆汤是健脾祛湿、清热解毒的,老一辈人还有用黄豆冰糖水退烧的习惯。加几颗龙眼肉,益气养血,所以这个汤不会特别寒凉,全家人都可以喝。

不要以为这个汤会很苦,苦瓜是“君子菜”,苦自己不苦别人,如果煲苦瓜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汤不但不苦还会有苦瓜特有的清香。所以不要一开始就把苦瓜放进去煲。

荷叶:为震卦,色青气香,能助胃中清阳上行。为解暑湿,升清阳,平肝风之良方,大暑最宜。

莲藕:《遵生八笺》里说它:“味甘平无毒,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

莲子:莲子利十二经脉血气的说法,是在古书中看到,以前对它的认识只是补益心气,健脾固肾,没想到还是肤浅了。

太子参:入心肺脾经,补岁金之不足,亦补气健脾胃,生津液,养心气,和麦冬一样,有生脉之功。

干姜:跟生姜比,干姜重在温中理气,亦化暑湿。没有干姜也可用生姜。

龙眼肉:健脾土养心血。养生气。

核桃仁:大补肾阳,健脑,扶阳。降少阳胆气于肾中温阳,亦有化肾石,胆石之功。

|原料|

带心莲子15克、鲜荷叶两个手掌大一片(没有也可不用)、莲藕一节;茯苓或薏米15克;太子参、麦冬各十克;核桃仁50克;龙眼肉20克;干姜五片。猪扇骨克。

|做法|

1、鲜荷叶刷洗干净,过开水淖一下去除涩味,捞出;猪骨洗净淖水捞出;莲藕去皮切段;

2、把所有材料放入汤煲内,加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约1小时左右。

喜欢素食的朋友,也可以不加猪骨,直接用这些材料煲一锅微香甜的汤。

暑热之气很容易让人出现心浮气躁、头面发痘、口舌生疮等类似上火的症状,而且还会出现腰腿虚寒,精力不济。而这个汤方,主要是助力心肾相交,它适应大部分体质,会把大暑时会遇到的问题,统统都解决了。

~大暑吃食~

都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人们在应对暑热的味觉苦涩里,还会选择一些清凉酸甜的美食来渡过这个夏天。

烧仙草丨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有着神奇的消暑功效。在大暑天里吃上那么一碗,加入一些红豆绿豆,再添上少许葡萄干和花生,一勺一口,块状的尤物,夹着一丝清凉,“咻”的一声,便顺着舌尖滑入了人的心坎里,仿佛就连周遭的热气瞬间减半。

凤梨丨当35摄氏度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山丘微热,土凤梨也成熟了。台湾人最懂得吃它,脱去坚硬的外壳,浸透在盐水里,透过阳光,那粗粝的纤维没有了最初的酸涩,光想想就让人两颊生津。

关于这个夏天,古人也许会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

但凡事物极必反,就像暑热从小到大

我们看过东边太阳西边雨的奇观

听过池塘里的蛙声连成一片

直至嗅到稻花香里的丰年

才会惊觉,人们在漫长夏日里早已收获满满

暑热也将渐行渐远了。

其实,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云一淡一轻,风一清一凉,

我们终将盼来,丰收的秋天。

本文由花輪收集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喲。圖片選自網絡!

溫馨提示:

文中所提到的中藥方及劑量請友友們斟酌,切不可隨意自行抓藥服用,身體出現問題敬請及時尋找中醫師看癥抓藥。

中醫的治療強調辨證論治,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對面的診斷及治療。

本公眾號關於醫生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提供中醫及愛好者作為學習參考思路,請謹慎參閱。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jj/4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