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到立秋节气,但炎热还仍为消减,我们正值一年中炽热的时段——三伏天。三伏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天气最潮湿、气温最高且最闷热的时候。这个时期,人们容易感到疲倦和不适。然而,在中医眼中,三伏天却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阶段,是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一起来了解如何在三伏天通过中医调养身心健康吧!三伏天的中医调养方式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中医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能有效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调养方式:1中医方脉:通过滋阴清热、益气生津的方剂,或中草药代茶饮,帮助患者调和阴阳,补充阴液,缓解暑热带来的不适。2三伏针灸:针灸可以治疗因暑热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同时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功能。3推拿:排出体内湿气和毒素,减轻暑热带来的不适,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4三伏艾灸:结合三伏天的气候,通过艾灸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增强机体抗病能力。5三伏贴:利用中药贴敷于人体背部穴位,适用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助减轻冬季疾病的发作,提高抗病能力。三伏饮食调养中医讲究“药食同源”,三伏天合理饮食可清热解暑、滋阴润燥。以下是一些建议:1.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苦瓜、冬瓜、黄瓜等,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2.适量摄入水分和维生素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葡萄、西红柿等,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3.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导致上火、腹泻等不适症状。三伏起居调养在起居上,顺应自然规律,可以让身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减少三伏天带来的不适:1.早睡早起:夏季阳气旺盛,应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2.午休:中午适当午休以缓解疲劳,恢复体力。3.避免熬夜:晚上避免过度熬夜,以免耗伤阳气。4.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内温度,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5.保持床铺干燥清洁:防止潮湿导致身体不适。三伏药膳推荐我们为您推荐了几款适合不同伏天段的药膳,希望您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01初伏:祛湿健脾胃四神汤配方:淮山药10g、茯苓10g、莲子10g、芡实10g功效:健脾养胃,清热祛湿,养心安神做法:材料浸泡半小时,加入ml水煮开,煮1小时后饮用,或用来煲汤、制豆浆。02中伏:清热祛湿气姜丝陈皮茶配方:姜丝10g、丁香2g、陈皮1片功效:健脾理气,温中止呕,治疗胃寒和湿气重。做法:材料泡水饮用。陈皮茯苓茶配方:山楂干5g、淮山药5g、茯苓5g、陈皮1片功效:健脾开胃、理气和中、祛湿化痰。做法:材料泡水饮用。03末伏:温阳补气血太子参黄芪麦冬汤配方:太子参5g、黄芪5g、麦冬5g、无花果3粒、蜜枣1粒功效:调理脾胃,补气益肺,改善积食。做法:材料泡水饮用。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选用药膳时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特别小心,最好咨询医生意见。作者
医院黄丽媛来源:北京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