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颜值的角度来说,即使眉目如画,如果没有好气息来衬托,也会显得暗淡无光。很多描写女性动人娇容的诗词,多以娇艳的花朵来比喻女性从内向外散发的健康气色,譬如:“人脸桃花相映红”,“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芙蓉不及美人妆”等。
对东亚黄种人来说,脸色白里透红,明亮润泽,双目有神而灵动,就可以说的上是好气色。反过来说,如果脸色发青、苍白、萎黄、黧黑、晦暗且斑块多,中医认为,很可能是脏腑功能出现了问题,影响了健康状况,故而反映在脸上发出警报。例如,如果发生严重的痛经、急腹症等,患者大多会脸色铁青;长期贫血、体质虚弱者,多数会脸色萎黄;日常情绪紧张、抑郁者,则脸色多晦暗有斑块。
邬素珍教授指出,在中医的五行概念中,五色入五脏,自然界的绿、红、黄、白、黑,分别对应了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一个人的气色状况,除了少部分是天生的外,大部分都是可以后天改变的。如果气血充足,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正常,气色就会动人;相反,若阴阳不调,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衡,就只能靠厚厚的化妆来增色,如果“底色”太差,甚至妆容也无法遮掩而给人以狰狞之感。
邬素珍
禅医国医馆坐诊名中医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首批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脸色发青:情志不畅或痛证
肝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主藏血,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青色。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可导致人体气机阻滞不畅,出现出现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多疑善虑等症状,俗话说:“急怒伤肝”;而肝疏泄失职,还可出现气滞血瘀,水停、风动、出血等病理变化引起痛证。此外,患有肝病的人,脸色也发青。
建议:脸色发青的人,患有痛证要及时治疗,同时要注意调整自已的不良情绪,避免抑郁和暴怒,平时要注意护肝养肝。
脸色苍白:多与气虚有关
女性多追求肤色白皙,但缺乏血色的白是一种不太健康的苍白。中医认为,肺主气,肾主纳气,故气虚多与肺、肾两脏有关。气与血相互相承,气为血帅,血为气母,长期气虚者血也必虚。脸色苍白者,大多还伴有气短懒言,动则气喘,汗多失摄等症状。
建议:脸色苍白者可多吃一些补气或气血双补的药膳,如人参、太子参、党参、黄芪或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等。
脸色发红:心火旺盛或肝阳上亢
脸色过红并非健康的状态,而且还会伴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例如两颧潮红,中医认为,心脏在五色中应红,当肾水不能制约心火时,虚火上火则可见两颧发红,患者会伴有口舌生疮、失眠多梦、口臭便秘,舌边尖红等症状。而脸色通红,伴有口苦咽干,头痛头晕,烦躁易怒,两胁胀痛等,多为肝阳上亢的表现。
建议:平时少吃煎炸燥热食物,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心火上炎者,可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如凉瓜、芥菜、绿茶、苦丁茶等,苦味入心,可清热泻火。肝阳上亢者,应保持情绪稳定,可吃杞菊地黄丸、加味逍遥丸、天麻钩藤丸等中成药。
脸色萎黄:与脾胃虚弱有关
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水谷,化生气血,当脾胃功能不足,不能布输水谷精微至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或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时,可致脸色萎黄,同时还伴有消瘦乏力(脾主四肢肌肉),唇色淡白(脾其华在唇),食欲不振(开窍于口)等症。脾主统血,脾虚失摄可出现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流鼻血等症。
建议:脾胃是后天之本,平时要顾护脾胃,不能暴饮暴食或过食寒凉生冷之物,以免损伤脾胃。脾虚之人平时可多吃一些黄色食物,如小米、莲子、黄豆、黄花菜等。
脸色暗沉发黑:与肾脏有关
黑色入肾,脸色黧黑多与肾气不足有关,比如人老了肾精慢慢不足,脸上就会长出黑色的老人斑。临床上肾病患者一般都面色发黑,久病伤肾,某些长期患病的人也容易脸色发黑。经常失眠的人,也会两个大大的黑眼圈。
建议:充足的睡眠对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要过度熬夜,有利于肾精的养护。肾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不少慢性病后期会损害肾脏,如高血压、糖尿病病、痛风等,疾病早期要及时防治,以免后期累及肾脏。服用药物也要考虑药物对肾脏的不良副作用。肾虚的人平时可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如核桃、黑米、黑芝麻、黑豆等。
根据体质情况辩证调养气色,历来是中医的强项,而且手段多样,从饮食营养、坐行起卧,到针灸、中药治疗等,都十分接地气。就拿气虚体质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补气:
日常作息:作息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持情绪愉快。
疾病防治:有病早治,切勿拖延,防止久病耗气,同时大病术后产后,及时调理以免虚损。
药膳食疗:人参灵芝茶、红参汤、太子参鸡汤、西洋参茶、黄芪莲子山药排骨汤等。
按摩推拿:揉按足三里、百会、三阴交、气海、关元、脾俞、肺俞、足三里、神阙、关元、脾俞、气海、肺俞等。
血虚患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补血:
日常生活:作息规律,劳逸结合,食物多样化,保持营养均衡,不为减肥而过度节食,用铁锅炒菜、禁浓茶、浓咖啡。避免久视伤血,久思耗血,久劳损血。
疾病防治:患再障、月经过多、崩漏、消化道出血等疾病要及时治疗。大病、大小手术后、产后、人流后均应养气血。
药膳食疗:当归羊肉汤、乌鸡红枣桂圆汤、黄芪当归母鸡汤等。
按摩推拿: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血海、膈俞等。
通过调理体质来提升气色,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改善,对忙碌的现代女性来说,除了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合理的运动,有病早治等健康的生活习惯外,针对个人体质情况的个性化膏方可以调理脏腑阴阳平衡,调补人的精、气、神,增强体质,达到治病强身,润肤养颜的功效,而且携带服用方便,效果持久,性价比较高。目前正处于秋冬更迭季节,中医认为秋收冬藏,滋补正当其时,一些补气养血,滋肾生精的药物可发挥出最佳的功效,人体摄入后不会像夏季那样因为大量出汗而流失。
对中医养生文化有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自已的体质情况及膏方、药茶、药膳调理功效的,欢迎本月28号上午亲临禅医莲花广场参加“首届岭南养生文化节”暨复星第一届中医文化节暨“第四届禅医膏方节”活动,现场有中医大咖义诊,丰富的活动及大量奖品,让您一站体验中医治未病精粹。
邬素珍教授挂号方式如下:
邬素珍
医院副院长
学术带头人
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首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
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佛山市第四届创新领军人才
世界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传统医学会抗衰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专家委员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佛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专业特长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卵巢早衰、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疑难杂症,并在亚健康调养、内分泌调理、抗衰老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不育、抗衰老等方面有多项专题研究。
出诊时间:周一、四上午8:00-12:00
出诊地点:医院精进楼(1号楼)二十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