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期
闽浙咽喉
——柘荣柘荣县是福建省宁德下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接福鼎,西连福安,北邻浙江省泰顺县,南靠霞浦。主要溪流有龙溪、交溪、西溪和东溪等。名胜有东山风景名胜区、仙屿公园、明游朴墓、九龙井、凤岐古民居、袁天禄纪念馆等。纪念地有闽东独立师兵工厂旧址、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马立峰殉难地等。
柘荣县是闽东北的内陆山区县,原称柘洋,早在新石器时代和商周之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自古以来就是闽浙交界商品集散地,素有“闽浙咽喉”之称。县域面积平方公里,辖2镇7乡个建制村(社区),总人口10.9万人,是福建省人口最少的县,自古是闽浙两省边界贸易点、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全国55个县、市之一,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柘荣剪纸之窗成为宁德市唯一的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中国长寿之乡等美誉。鸳鸯草场
被誉为养生天堂、长寿福地的柘荣县,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鸳鸯草场位于柘荣县东源乡鸳鸯头村,拥有福建省少有的万亩天然草场,是海西一道独特的风光。距离县城18公里,平均海拔多米,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
鸳鸯草场曾“养在深闺人未识”,却是我国南方少有的生态宝地,为福建省最大的天然草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南方高海拔气候,造就了鸳鸯草场独特的自然景观。登上鸳鸯草场山顶,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群山,仿佛披上一层翠绿的绒被,温馨和飘逸。在这片辽阔的草山,蓝天、白云、草场、田园相映成趣,山、草、花、石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美轮美奂。
九龙井九龙井景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园林县城福建省柘荣县生态旅游的一朵奇葩,是省级风景名胜区“东狮山景区组团”的重要成员,也是泛太姥旅游圈、闽东亲水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她集形态各异的龙井群、冰臼奇观、瀑布、青竹走廊、原生态山谷等景观于一体,由九龙井生态景区、金溪漂流景区、石山洋生态观光区三部分组成。
主体景区九龙井是由金猪井、蝙蝠井、长河井、葫芦井、海象井、龙门井、连心井、观音井、莲花井等九个冰臼井串联而成。青山滴翠,绿水泛花,九井相连,白练为带、空谷清幽,动静结合,尽情展现妩媚和神奇。随着“闽东亲水游”入选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柘荣九龙井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愈发提升,八方游客纷至踏来,流连忘返。
东狮山东狮山耸立在柘荣县城东2公里处,面积25平方公里。东狮山是太姥山脉的主峰,海拔米,气势雄伟。东狮山属花岗岩地貌,岩体、岩洞千姿百态,有皤桃岩、马头岩、象鼻岩。千笋石、万书岩。擎天柱。玉屏洞、灵峰洞、“仙人锯板”等景点,山下龙并瀑布落差余米,宽6米,蔚为壮观。年,美国桥港大学教授吴卫平游览东狮山时惊叹不已,挥笔题词“气拔太姥,天下奇山”。
吉祥寺塔该宅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北向南,依山而建。内、外两重围墙,四周花园,通面阔76米,通进深99.1米,总占地面积.6平方米(11.3亩),其中建筑占地面积.52平方米。第一级台基宽56米,深9.5米。单檐砖木构穿斗式硬山顶门楼,三开间。二门为青砖三合土混合结构,三楼牌坊式顶盖,横额正面行书“凤岐聚秀”,内面行书“仁义为庐”。第二至第五级台基上建四座相隔一定距离的横向楼房,两旁建厢房,正中天井两旁建纵向单扇窗阁式廊庑,将横向楼房隔成三个纵向大院,第三级台基与第四级台基之间横向建空斗防护砖墙,将建筑群分隔成前后两大区域。
主体建筑均为木构穿斗式,双层重檐歇山顶,面阔各11间,进深各3间,其中明间单层通顶。廊庑、左右厢房和厨房等,多为木构穿斗式悬山顶,其中厢房为重檐两层建筑。整座建筑共有天井27个,花窗多个。斗拱和门窗木雕多且工艺精美,建筑布局、采光、通风、排水等较为科学,尤其是四周空斗砖墙中穿插着用火烧烤过的筒竹,增强了防盗功能,有多处三合土仿石构造栏杆和多个水槽,足以乱真,胜似现代混凝土喷沙栏杆。整个建筑主体保存尚好,具有较高的艺术、科研历史及旅游开发价值。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