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连年下滑走势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品种,目前生产分布的地区较广。
最开始人工栽培的地区是江苏,后续发展到药材之乡安徽,又从山东拓宽到福建、江苏、浙江、贵州、云南等省。
非典期间作为处方药物,立下功劳,被大范围引种,目前保留的核心主产省区有福建、贵州、安徽。
其中福建拓荣是年前的最大的产区,年之后得益于发展最快,发展三倍以上,贵州黔东南成为最大产区。
产新时间上,安徽宣城最早,在6月中旬产新,福建拓荣第二,在七月上旬,贵州黔东南在七月下旬,每个产地有20天左右的时间差,产新时间较长,随采随种。
随着扶贫助农,政府补贴,一些新产区不断显现,福建宁德霞浦,河北石家庄无极县、山东临沂市、湖南邵阳隆回、重庆、江苏、江西、四川等地也有新栽培种植。
由于采收工序复杂,采收成本是近2年价格的主要支持。
而雨季水淹会容易出现根腐病或夏季高温过后黑点烂叶等影响产量,往往出现缺沟断隆,所以太子参的单产与天气好坏的影响较大。
图表:太子参历史价格走势图
年5月,太子参价格达到元历史天价,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种植缩减,库存薄弱,炒货跟风者盛所造就,但也压制了需求,之后盲目扩张导致苦果。
年产新前有烂根减产情况,因而产量较年有所减少,不过由于产区还有一部分库存,行情并没有出现太大的上扬。
年太子参下种前,行情整体低迷,足干的贵州药厂统货,产地售价一度触底45元,种植积极性击垮。
直到年产新,价格突飞猛进,持续上涨,创下了元的近年新高,而后回落一半到70元。
年产地长势不佳,商家见机逢低入手助涨行情,还有继续跟风者认为低价适量买入。
资本的强势介入拉涨囤积,导致生产调减不及时,加上接下来连续三年绵绵不断的下滑,年由于扩张较快,下滑40%以上,到50元附近。
年由于疫情期间太子参补虚类属于冷门,价格下行,交易放缓,延后了矛盾的爆发,各副产区产新预期下,四月开始快速下降到40元左右,立秋之后近期反弹到44-46元。
河北无极县太子参
02指数走势年9月10日太子参价格指数值为.82点,大幅度低于总指数的.54点。
从年6月30日至年9月10日太子参价格指数与总指数的历史走势来看,自从年跌倒谷底,盘整2年,年随着大行情恢复上升,修复了一半指数值,但依旧远低于指数。
年随着一波延续一年多的药市大行情走到顶点,太子参又开始波动下滑,产新前太子参指数最低走到.04,接近指数建立以来最低值。
图表:太子参价格指数走势图
03涨跌分析通过2年多的指数观察,与前年同期(年9月10日)相比,下跌了44.47%,比上年同期(年9月10日)下跌了25.48%。
同期,总指数分别上涨2.54%、5.77%。太子参年度指数跌幅明显大于总指数。
年9月10日,太子参价格指数值为.82点,今年以来太子参价格指数累计下跌了20.48%,弱于总指数的趋势。
但最近一个月时间,则上涨了4.21%,出现企稳势头。
图表:太子参价格指数与总指数涨跌对比
从历史(年4月16日至年9月10日)价格指数走势看,指数最高值出现在年4月16日,当时指数值为.47点,最低值为年5月27日的.52点,两者相差.95点。
说明从天价下滑的太子参需要长时间的调整,近3价格波动较大每年波动20%以上,下滑是整体趋势,每到年中产新也是引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