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然所需水谷之精微,均赖脾胃而化生,小儿乳食不知自节,且“脾常不足”,又易感触外邪,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升降失调,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并走肠间而为泄泻。故有“湿气胜,五泻成”和“无湿不成泻”之常论。
黄明志老先生提出:泄泻多由湿邪困脾所致,此为共识,但秋季腹泻却是因燥邪引起。他十分赞同当代儿科名医郑启仲“燥邪致泻”的观点,认为秋季腹泻乃因肺燥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难以四布,令水液直趋下焦发为泄泻。
因此临证主张:湿泻治脾,秋泻治胃。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胃为阳土,喜湿而恶燥,故叶天士有“太阴脾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之论。由此可知,泄泻之本虽皆由于脾胃,但疗泻当辨孰湿孰燥,不可概以湿而论之。
?大便泻下清稀色淡,为虚寒或寒湿;
泻下水样,色黄绿,气味难闻夹粘液,为湿热;
泻下状如败卵,酸臭难闻,为伤食;
下利清谷,完谷不化,伴肠鸣,为脾阳虚或脾肾阳虚。
?黄明志老先生根据“湿泻治脾,秋泻治胃”的学术观点,同时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根据临床症状,辨证配伍拟儿科散剂泡浴、足浴,以疗湿泻、秋泻取效显著。
?太苍散药物组成:太子参,炒苍术,白茯苓,车前子,粉葛根,炒麦芽,乌梅肉,广藿香,炒山楂,大砂仁。
用法:上药研细末,每日3次,开水冲服。本方系从胃苓汤、七味白术散及三消饮化裁而来,方中太子参健脾益肺,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苍术燥脾去湿,为脾家所喜;车前子利水而不伤肾气;白茯苓渗湿利水;葛根清湿郁之热;山楂、麦芽消乳食之停滞;藿香、砂仁化湿醒脾;乌梅肉涩肠止泻。如此随证治之,则泄泻自止。
梅连散药物组成:乌梅肉,川黄连,车前子,山楂炭,粉葛根,石榴皮。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日3次,开水冲服。方中乌梅、葛根敛阴生津,涩肠止泻;车前子分利水道;川黄连清胃中之湿热;石榴皮涩肠止泻;山楂炭消积止泻。全方清热生津、敛肠止泻,对秋季暴泻伤阴之患儿有特效。
?他根据小儿“肝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认为小儿泄泻除脾胃为饮食所伤、外感六淫邪气外,肝木克脾土也是令小儿泄泻的一个主要原因,故擅用乌梅以达敛肝之目的,肝敛则脾舒,脾舒则泻止。
同时乌梅味酸生津以养阴,可防暴泻伤阴;性平偏凉,有养阴清虚热之功,可疗因脱水而致的发热症状。
中医辨证之后开中药方剂,但是很多孩子服药困难,尤其是中药...那怎么办?可以泡脚!
??用苦参、黄连等配制的“泻痢平”外敷涌泉穴以疗湿热所致的泻痢,用“濯足止泻合剂”熏洗双足治疗婴幼儿腹泻收到满意的疗效。
后来,到黄甡教授这一代,很多家长也表示,孩子多年都是黄甡大夫看病,但是没有吃过黄大夫一口药,病是怎么好的呢?
泡浴或外敷。
在某些情况下,中药外用可以达到与口服药一样的效果,甚至更佳。
??黄明志老先生早已致力于小儿多种疾病的外治法的研究多年,其中包括辨证组合穴位贴敷、药物熏洗、针灸等疗法,如用白胡椒、吴茱萸等配制的“暖脐粉”外敷神阙穴以疗食寒饮冷所致的腹痛腹泻,用苦参、黄连等配制的“泻痢平”外敷涌泉穴……疗效显著。
?黄甡教授深得祖父亲传与教导,擅于用外治疗法,临床中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已故全国儿科名老中医、河南医院黄明志教授、主任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在治疗各种儿科疾病方面,更是得心应手,疗效显著。黄明志黄甡教授坐诊时间及地点:
周一、周二、周四上午
周三下午
河南中医院
新门诊楼5楼(人民路)
网上预约
周五上午
河南中医院
西区门诊部
-
周一、周四下午
东济堂中医馆
-
周二、周五下午
张仲景国医馆建设路店
-
周六上午
张仲景国医馆心怡路店
-
文章转载自“皇家小宝”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