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423/5327538.html
冬虫夏草一直在民间流传,它的起源暂无定论,它首次正式出现在文献中,并且带入中原还是在公元年唐中宗时期,远嫁到西藏的金城公主回娘家时带来是藏医学著作《月王药诊》中有它的记载。
尽管后面有许多文献诸如《本草备要》和《本草从新》等都对冬虫夏草有所描述,但是它们的影响远不及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可以说赵学敏对冬虫夏草的记载让这味冷门的本草中药材地位上升了几个档次,赵学敏这一举措对冬虫夏草意义非凡。
《本草纲目》具有重要的历史成就,达尔文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本书的资料,并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英国李约瑟称赞李时珍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刊行后,很快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后又先后被译成日、朝、拉丁、英、法、德、俄等文字。
《本草纲目拾遗》成书于乾隆三十年(年),又经过卅多年的增订工作,使之更完备。初刊于同治三年(年)。《本草纲目拾遗》实际是李时珍《本草纲目》的续篇。时距《本草纲目》刊行已近两百年。
赵学敏补充更新了《本草纲目》未收载的有种,包含了不少民间药材,如冬虫夏草、鸦胆子、太子参等,以及一些外来药品,如金鸡纳(喹啉)、日精油、香草、臭草等。
本书除了补充《本草纲目》中遗漏的药物以外,还对《纲目》所载药物不够详细的地方加以补充,错误处给予订正。本书对研究《本草纲目》与明代以来药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作为清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图片:赵学敏
以下便是《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冬虫夏草的记载:
冬虫夏草
出四川江油县化林坪,夏为草,冬为虫,长三寸许,下趺六足,腰以上绝类蚕,羌俗采为上药。功与人参同。
《从新》云:产云贵,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复化为虫。
《四川通志》云:冬虫夏草出里塘拨浪工山,性温暖,补精益髓。
《黔囊》:夏草冬虫出乌蒙塞外,暑茁土为草,冬蜇土为虫。《青藜余照》:四川产夏草冬虫,根如蚕形,有毛能动,夏月其顶生苗,长数寸,至冬苗槁,但存其根,严寒积雪中,往往行于地上。
《文房肆考》:迩年苏州皆有之,其气阳性温,孔裕堂述其弟患怯汗大泄,虽盛暑处密室帐中,犹畏风甚,病三年,医药不效,症在不起,适有戚自川归,遗以夏草冬虫三斤,逐日和荤蔬作肴炖食,渐至愈。因信此物保肺气,实腠理,确有征验,用之皆效。
《七椿园西城闻见录》:夏草冬虫生雪山中,夏则叶歧出类韭,根如朽木,凌冬叶干,则根蠕动化为虫。入药极热。
徐后山《柳崖外编》:冬虫夏草,一物也。冬则为虫,夏则为草,虫形似蚕,色微黄,草形似韭,叶较细。入夏虫以头入地,吊自成草,杂错于蔓草间,不知其为虫也,交冬草渐萎黄,乃地蜗而动,其尾犹簌簌然带草而行。盖随气化转移,理有然者,和鸭肉顿食之,大补。绍兴平莱仲先生言其尊人曾任云南丽江府中甸词马,其地出冬虫夏草,其草冬为虫,一交春,虫蜕而飞去,七人知之,其取也有期,过期无用也。
朱排山《柑园小识》:冬虫夏草生打箭炉,春生土中如蚕,夏则头上生苗形,长寸许,色微黄,较蚕差小,如三眠状,有口眼,足十有二,宛如蚕形,苗不过三四叶。以酒浸数枚啧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以番红花同藏则不蛀。或云:与雄聘同煮食,宜老人。
潘友新云:粤中鸦参丸,用夏草冬虫合鸦片人参合成,乃房中药也。此草性更能兴阳,则人肾可知。
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嗽,治肠症皆良。从新味甘性温,秘精益气,专补命门。《药性考》
按:物之变化,必由阴阳相激而成,阴静阳动,至理也。然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谓一阴一阳,互为其根。如无情化有情,乃阴乘阳气,有情化无情,乃阳乘阴气。故皆一变而不复本形,田鼠化鴽,鴽化田鼠,鸠化鹰,鹰化鸠,悉能复返本形者,阳乘阳气也;矿石化丹砂,断松化为石,不复还本形者,阳乘阳气也。夏草冬虫,乃感阴阳二气而生,夏至一阴生,我期为草。冬至一阳生,故动而为虫。辗转循运,非若腐草为萤,陈麦化蝶,感湿热之气者可比,入药故能治诸虚百损,以其得阴阳之气全也。然必冬取其虫,而夏不取其草,亦以其有一阳生发之气可用。
张子润云:夏草冬。虫,若取其夏草服之,能绝孕无子。此言恐未确,今医生虫与草全用未见有害。犹黄精钩吻之相反,殆亦物理之奥云。周兼士云:性温,治蛊胀,近日种子丹用之。
炖老鸭法:用夏草冬虫三五枚,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以线扎好,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其药气能从头中直贯鸭全身,无不透浃。凡病后虚损人,每服一鸭,可抵人参一两。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人的中医学的智囊锦集,也是世界本草学集大成之作,能够编入此书的药材都是经过古人严格筛选的,对其药效的记录都是经过临床试验,极其严谨。冬虫夏草作为新增药品被补充进《纲目》中,可见古人对其药效的认可,也说明它的药效并不是空穴来风、全靠炒作来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