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润大药房这些冬天里的小毛病,一根

提到“补气血”和“东北三宝”,许多人会想到人参。

然而,中药里很多带“参”字的药材,比如沙参、丹参、苦参、太子参、玄参等,它们性味不同,功效各异。

今天,小编就来教大家在这个冬季如何用好“参”来调整身体。

人参

大补元气

人参,自古被誉“百草之王”,《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并在指出“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性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等功效,对大病、久病、失血、脱液所致元气欲脱,神疲脉微,以及失眠多梦、惊悸健忘、体虚多汗都有很好效果。

冬季,大家可以服用人参乌鸡汤,来益气养血,安神。用锅烧水至沸点后,放入鸡煮去表面血渍,倒出用水冲净,随后将鸡、人参(用量以具体情况而定,参考量为3~6克)、枸杞5~10克、大枣3个、姜适量放入炖盅内,加清水炖2小时,放盐等调味即可。

婴幼儿、少年、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有出血倾向者,不可盲目用人参。患疮、疥、痈或咽喉肿痛者,也要慎用人参,以免加重病情。服人参期间,出现兴奋或脘腹胀满不适等时,应马上就医。

丹参

活血养心

许多大家熟知的活血通络药物如丹参滴丸等,都含有丹参。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且将其列为上品,乃属无毒,主养命,多服久服不伤人之品;其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

冬季气候寒冷,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推荐一款护心养心茶:三七粉、山楂粉、丹参粉各3克,用常温水或牛奶调服,早饭后服用。

还要强调的是,丹参(或丹参粉)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措施。若心绞痛加剧,发作频繁,且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医院,以免耽误病情,危及生命。

玄参

清喉利咽

进入深冬,天干物燥,加上雾霾,很多人感觉咽喉不适,这个时候就可以用玄参了。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著名的“浙八味”就有它的大名(浙八味:白术、杭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元胡索、浙玄参、杭麦冬、温郁金)。其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本草纲目》称其能“滋阴降火,利咽喉”。

因外感风热或热毒蕴结咽喉出现红肿热痛,或者咽喉干燥疼痛、肿痛失音者,可用玄参10~15克、板蓝根15~20克、青果10~15克,煎汤少量多次分服。

但是,脾胃有湿(患者常出现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等证)等人群忌服玄参。玄参不宜与藜芦、黄芪、干姜、大枣、山茱萸同用。

太子参

适合小儿

冬季,孩子的肠胃很易出状况,最常见的就是胃肠功能失调导致的厌食,可以通过健脾养胃来缓解。太子参味甘微苦,能够益气健脾、养阴生津,为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质较平缓,常用于小儿。

小儿病后脾胃虚弱,气阴两伤时,可以用太子参5~10克、山药克炖熟捣泥食用。

但是,表实邪盛者,即出现风寒感冒、发热等病证的人应谨慎服用。并且,小儿体质特殊,服用任何中药前,都建议咨询医生和药师。

此外,之前也将细小的人参称为“太子参”,它和人参功效相似但药力相对较轻。但是,目前市面上应用的太子参系石竹科植物,与人参非同一物。

西洋参

与人参互补

近年来,西洋参成了亲朋互赠的滋补佳品,许多人不免拿它和“近亲”人参比较。最早的西洋参为“舶来品”。它主产于美国和加拿大,所以也被称为花旗参。

西洋参与人参都能补虚,但是人参偏于助阳,西洋参偏于养阴。《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所以,一些不适合人参治疗和热补的人,可服西洋参。而一些不适合西洋参调理的体质,如脾胃虚寒、四肢寒冷等,则可通过人参调理。

一般建议,西洋参清晨服用较好。可将西洋参放米饭中蒸熟后切成薄片,取适量加冰糖泡水喝;也可将西洋参薄片含舌下,软化后咀嚼吞下。或去正规药店购买品牌的西洋参含片、西洋参粉。

还需提醒的是,服西洋参后,如出现畏寒怕冷,体温下降,食欲不振及水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服,严重时就医。吃西洋参时别饮茶,否则可能破坏其中的有效成分。

苦参

清热止痒

冬季,不少人易出现足癣、皮肤瘙痒、阴道瘙痒甚至阴道炎等“难言之隐”。苦参性味苦寒,能祛风毒、清湿热、杀虫止痒,常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足癣和常见皮肤瘙痒,可用苦参30~60克、白鲜皮30~60克煎汤外洗,或打成药粉,加入热水熏洗。如果熏洗后症状未减轻或加重,应马上就医。

如果出现湿热滞肠引起的腹痛、暴泻如水、大便黄稠秽臭,或湿热蕴结膀胱引起的小便淋漓、赤涩作痛,可用苦参10~15克,甘草片10~15克煎水服用。

沙参

北养胃

南润肺

沙参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如今我们提到沙参,指的有南沙参和北沙参两种。但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沙参并无南北之分,直到明末随着对不同品种沙参的认识深化,沙参的南北之分亦日趋明朗。

从来源来讲,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

从功效上说,南北沙参都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作用,但南沙参还可化痰,益气,养阴生津的作用北沙参要更强一些,南沙参偏于祛痰止咳。在阴虚咳嗽兼有痰的情况下也可将两者合用,会有1+12的效果,但日常保健滋阴的话选择药食同源的北沙参会更加适合。

对于热伤肺阴导致的阴虚燥咳、咽喉干燥,或者虚劳久咳,痰中带血均适宜,可用沙参10~15克、枇杷叶10~15克煎煮药汤,冲服川贝粉3~5克;或将三味药和梨(带皮)、冰糖适量,一起炖汤当茶饮。

对热病伤阴或阴虚津亏,出现咽干、口渴、便秘症状,可将沙参配合麦冬运用:取北沙参15~20克、麦冬10~15克,煎煮成汤,加入蜂蜜一勺,搅匀温服。

需要提醒的是,沙参也存在一定的禁忌。脾虚湿盛(常出现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神倦乏力、苔白或腻等证)或实热痰多,身热口臭者,不宜选用。

汕头康润医药有限公司长按以下







































北京还能治疗白癜风吗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cd/4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