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天寒地冻冬令进补

  中医学认为,从立冬起至立春前的这段时间(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是阴气盛极、万物收藏之季。冬季里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大地冰封,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处于冬眠状态,养精畜锐,以适应来年春天的生机;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根据冬季的气候和人体生理特点,中医养生学则强调“冬令进补”。

  冬令进补,是我国几千年来用以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因春秋两季是人体生理活动发挥效率最高的季节,夏季气候炎热,伤气耗津,机体代谢亢进,只有在寒冷的冬季,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新陈代谢减慢。根据冬主闭藏,“冬藏精”的自然规律,冬令进补才能使营养物质转化成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滋养五脏。那么,怎样在冬季进补呢?

进补最佳时间

  一般认为,冬季三九天是进补的最佳时刻,这是根据中医学“冬至一阳生”的观点确定的。“冬至”是冬三月气候转变的分界线,由此,阴气始退、阳气渐回,这时候进补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使闭藏之中蕴藏活泼生机,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注意不同年龄及不同情况的补益

  人的一生要经历儿童、育年、壮年、老年等不同的发育和生理变化阶段。各个阶段人体内脏腑的气血阴阳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应该根据这些变化来补益身体。另外,各年龄阶段的人生活习惯和学习、工作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也就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身体的影响而给予适当的补益。

年轻人

  如青年学生日夜读书钻研,精神高度紧张,往往休息、睡眠不足,造成心脾或心肾不足,表现为多梦、健忘、食欲不振等。其在冬令的补益可选用猪心、猪脑、莲子、首乌等。

儿童

  又如小儿内脏娇嫩,易虚易实,尤其是脾胃未健,而又往往不知节制饮食,以致损伤脾胃而虚弱并有停食。其在冬令的补益,当以健脾胃为主,脾胃健,助消化则营养充足,身体就健康,发育就正常。

中年人

  不少中年人身负重任,超负荷运转,故冬令补益宜以养气血为主,可选糯米、兔肉、牛肉、黄芪、党参等。

老年人

  对于老年人来说,冬令进补更为重要,因为老年人身体多虚弱或身患各种疾病,故老年人冬令必须补。一般无病的老年人可选用杜仲、蜂蜜、胡桃肉、鸽肉、海参等。

男女不同

  此外,男女性别不同,补益方法也不同,如少女肾气未充、月经未潮,无病时补益以补肾气、益精血为主。补药补品可选用当归、白芍、鸡蛋、紫河车、大枣、猪肝等。

胖瘦不同

  还有,身体胖瘦不同,补益也不同。中医认为,“胖人多气虚”,“胖人多湿痰”。气虚者补气,补气需要健脾,故健脾益气是虚胖之人补本的方法。健脾益气化湿痰,可选用云苓、苡米、党参、白术等;而瘦人多阴虚火旺,即是有阴液不足和虚火的表现,故冬令进补应用养阴滋液之补益方法,常选用百合、木耳、羊奶、小麦、沙糖、白鸭肉、蜂蜜。

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补益方法也不同。脑力劳动者思虑过度,易伤心血,故以补心血为主,可食用龙眼肉、准山药、大枣、牛奶等;而体力劳动者在劳动中消耗体力大、出汗多。中医认为汗为津液,受阳气推动从汗孔排出而成。出汗多便耗损气阴而不足,补益气阴可选用太子参、玉竹、鲫鱼、小麦、鸽肉等。

教师或讲解员

  对于教师或讲解员来说,他们是讲话多而体力脑力并用之人,由于用脑过多使肝肾不足,站立讲话过久可伤血,讲话过多可伤气阴,故常见为肝肾、气血和阴液不足。补益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补肝肾、益气血、滋阴液。其中,咽干喉痛、声音嘶哑者宜以养阴润喉为主,补药和补品可选用豆腐、莲子、兔肉、百合、麦冬等。

  另外处于不同的工作环境的人补益也不同,这里就不细说了。

常人宜食补

  所谓食补,就是用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来增强体质、康复人体的一种食物疗法。食补之品,多性味平和,功效中庸,补益力和缓。故一般常人、年老致虚、幼儿体弱、病后康复等都可用此法。常言说:“药补不如食补”,金元时代名医张从正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

  下面介绍一些冬季常用的补益食物:

  1.羊肉

  羊肉性温,能给人体带来热量,故冬吃羊肉是非常合适的。中医说它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妙品,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强壮药。由于羊肉中所含的钙质、铁质高于猪、牛肉,所以吃羊肉对肺病,如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盛及一切虚寒症最为有益。只需喝羊肉汤就可使病情减轻或痊愈。

  2.狗肉:狗肉味甘、咸、酸、性温,有安五脏、暖腰膝、益肾壮阳、补胃益气等功能。老年体弱、腰痛足冷者,可于腊月取狗肉煮食。冬日常吃狗肉,能够有效地抗御外来寒邪,使周身温暖。

  3.核挑:核挑在我国有“长寿果”之称。其义一是核挑树本身寿命长,可连续存活和结果数百年之久;二是其果肉营养丰富,对人有强肾补脑之功,令人长寿。因其产热量为粮食和瘦肉的2倍,且含脂肪40~50%,含蛋白质15%左右,故冬令常吃核挑,于健康十分有利。

  4.萝卜:有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虽有些夸张,但却很有道理。萝卜有顺气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散瘀解毒、清凉止渴、利大小便等功效。如用白萝卜熬汤,可治伤风感冒;用萝卜、生姜、蜂蜜水煎服,治咳嗽哮喘;煤气中毒后头晕、恶心,可服用白萝卜汁;将白萝卜汁和藕汁混合服下,可治吐血、便血等。

  5.鸭肉:冬天除了吃一些补阳的食物外,还要注意养阴,因为“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学的一条重要原则。鸭肉营养丰富,是滋补妙品,《日用本草》说鸭能“滋五脏之阴”,鸭肉尤适用于体内有热的人食用,特别是一些低烧、虚弱、食少、大便秘结和水肿的人,食鸭肉最为有益。但对中脘虚寒者,则不宜食用。

来源/中西汇通

作者/赵伟民

原标题/谈冬令进补的方法

主编、监制/振华

副主编/晓洁责编/兰宇制作/兰宇、跃升

版权声明:

客服e01

“阅读公社”e

长按







































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活动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cd/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