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探索定陶区马集镇梁堂社区打造乡村

菏泽市定陶区马集镇梁堂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3.5公里,辖梁堂、赵坤寨、郭荣庄、大车庄、金庙、方庄6个自然村,位置偏远,交通闭塞,群众住的大多是低矮破旧的平房,居住环境极差,全村户,其中贫困户户。近年来,定陶区创新利用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梁堂村整村搬迁,加快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倡树文明新风,培植壮大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型社区,倾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经验做法在《山东新闻联播》头条播发,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推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借鉴。

一、用好增减挂钩政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定陶区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来抓,依托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不断提高拆迁补偿标准,采取原址新建、异地搬迁等方式,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年8月,区委、区政府将马集镇梁堂村列入先期实施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村。一是坚持民意为本,科学制定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梁堂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征求民意,在充分考虑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按照“离土不离乡”的异地安置模式,将原梁堂村整体搬迁至镇政府对过,拿出最好的位置、建设最好的社区、打造最好的环境。二是坚持广泛动员,让党员、群众代表唱主角。在迁建过程中,注重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基层党员、群众代表全程参与拆迁工作,监督迁建全过程,挑大梁、唱主角,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和谐拆迁、安全拆迁、快速拆迁,全村处旧院落,9天时间全部拆除,拆迁面积9.3万平方米,腾出土地指标亩,创出了村庄拆迁的“梁堂速度”。三是坚持完善配套,最大限度惠及群众。目前,梁堂社区已建设完成2+2复式住宅楼25栋、5+1多层住宅楼3栋、老年公寓楼2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栋。高标准配套建设了硬化道路5.2公里、下水道13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5.6公里、天然气管道7公里,安装路灯盏、监控探头45个,梁堂村所有村民已全部入住,村民楼上楼下,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天然气管道直通灶台,邻里和睦温馨,享受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彻底告别了低瓦房,住上了高楼大厦。

二、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深化农业产业升级。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梁堂社区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引进产业项目,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了居民社区化、农业园区化,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一是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马集镇政府以每亩每年斤小麦的价格,集中流转梁堂社区土地余亩,并与江中制药签订合作协议,种植太子参余亩,开展参片药剂深加工,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将农民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农民除了获得土地租金外,还可以通过打工增加收入,全村人均增收元。二是注重发展高效农业。投资余万元,建成韩式香菇大棚36座、吨保鲜冷库1座,年产香菇吨、香菇菌棒万袋,可实现销售收入万元。与青州花卉基地合作,投资50万元购买多肉母本,对出菇后的香菇废菌棒进行二次发酵,将香菇废菌棒作为培养基繁育多肉,预计年产多肉多万株,实现销售收入多万元。三是积极引进龙头项目。今年8月与新希望集团正式签约,投资3.2亿元,建设新好农牧项目,项目一期占地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年可出栏仔猪50万头,销售收入8.25亿元,税收万元。猪场整体运营后,计划再投资1.2亿元,建设饲料加工厂,占地亩,年产36万吨。目前,梁堂社区集春晖太子参中草药种植基地、韩式香菇种植基地、多肉生产基地、新好农牧高端养殖基地四大板块于一体的种养结合农业产业园已初具规模,为实现居民就近就业,精准脱贫提供了重要平台。

三、注重道德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村风民风。马集镇梁堂社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既塑形、也铸魂,提振了农村精气神,创出了乡风文明新风尚。一是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注重把文化设施建设作为丰富群众文化的有效载体来抓,投资万元,新建群众文化广场1座、综合服务中心1所、社区中心公园1个,并根据入住人数,合理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进一步拓展了社区居民的活动空间,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二是强化思想道德建设。以“爱我家乡、奉献定陶”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梁堂社区通过建设道德讲堂,组建民声庄户剧团,开展送戏下乡,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引领乡村道德建设,培育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村风民风社风。目前,已开展讲课12次,送戏下乡24场,得到了群众认可,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强化道德典型引领。梁堂社区注重发挥榜样在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固定主题党日、“三评一定”等活动为抓手,围绕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培育,评选“五好家庭”“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模范22人,端正舆论导向,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提高了群众道德修养,弘扬了新风正气。

四、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梁堂社区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以新型社区建设为契机,强化基层阵地建设、培育人员队伍素质、壮大村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一是注重改善服务环境。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1所,建筑面积1平方米,设置文化展览室、农家书屋、党员交流室等公共服务场所,配备电脑12台、打印机5个、档案橱10个,提高了村两委办公条件,保障了村“两委”工作正常运行。二是注重提升服务能力。一方面,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化“两委”干部政治学习制度,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政策,“两委”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强化“两委”班子工作作风改善,要求村干部经常入户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好事。在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村支部多次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大力宣传新型社区的意义,积极响应号召,舍小家顾大家,带头签订协议,带头拆迁,带头做通亲属工作,赢得了群众认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原“两委”7名干部全部全票当选。三是注重壮大集体经济。投资60余万元建设6个大棚,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与广源公司合作,投资30万元建设光伏项目,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通过壮大集体经济,使党支部服务群众的能力更强、底气更足、腰杆更硬,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白癜风抗复发
白癜风科学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cd/3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