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疾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很多,但无外乎两大类:外感咳和内伤咳。
外感咳
起病急、病程短、恢复快
外感咳,即感受外邪而致的咳嗽。“风火热湿燥寒,皆能乘肺,皆足致咳。”风为百病之长,不同季节的时邪伴随风邪,从皮毛、口鼻处侵入,首侵肺经。对于外感引起的咳嗽,要因势利导,去邪利肺,早期不要用敛摄之品,以免邪气滞留在体内,留下后患。
1/寒咳: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
老百姓有“春捂秋冻”的说法。受到丙申年五运六气初之气(湿浊、风火相加)的影响,近期感冒多为风寒感冒。
症见: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痰白稀薄、恶寒发热、咽喉痒、头痛、身重、无汗、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调理原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中成药:荆防败毒散、正柴胡饮颗粒、通宣理肺丸
食疗:
(1)葱白粥:葱白加生姜、粳米煮粥,可加少量醋。
(2)香菜粥:新鲜香菜加大米煮粥,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
(3)葱白豆豉粥:葱白、豆豉、粳米,煮粥喝。
(4)紫苏粥:紫苏加粳米,煮粥喝。
2/热咳: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
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口干、有汗出、鼻塞、流浊鼻涕、痰黄且黏稠、咳嗽频率高、咳声燥、气粗、舌尖红、舌苔薄黄。
调理原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中成药:连翘散、小柴胡颗粒(风热风寒均可用)、桑菊饮。
3/燥咳:燥邪伤肺引起的咳嗽
症见:干咳、喉咙干痒、口鼻干燥、痰少或有痰咳不出、有血丝、舌质红或白、少津液、苔薄白或薄黄。
调理原则:疏风散热,宣肺止咳
中成药:桑杏汤(主要成分为桑叶、北杏仁、北沙参、梨皮、香豉)
内伤咳
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正气不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去邪止咳的同时,要扶正补虚,标本兼顾。
1/气虚咳嗽
多由久咳耗伤肺气或久病引起肺虚,或肺气生成不足所致。春天木旺,夏天火旺,木火刑金,所以肺气虚的人春夏比一般人更易咳嗽。出生年尾为5(金不足)和9(土不及,土不生金)者,先天体质为肺气虚,春夏咳常见,反复发作,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喉炎等。
症见:咳喘无力、气短、动则尤甚、痰清稀、低声懒言、面色淡白、神倦疲乏、或有怕风、自汗、易感冒、舌淡苔白。
调理原则:补气
中药:党参、太子参、牛大力、千斤拔
药膳:五指毛桃汤
十几年前一位朋友因肺气虚咳了几个月,脸色灰青,痰中有血丝。吴医生用五指毛桃和小号石仙桃、青蒌叶帮助他调理好了。老百姓有一句话:“食得石仙桃,不怕咳成痨”。
2/阴虚咳嗽
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而致。多因久咳伤阴或痨虫袭肺或燥热伤阴。出生年尾为0者,先天体质为金太过,易表现为肺阴虚;出生年尾数为8者,先天体质为岁火太过,火克金,也易表现为肺阴虚。
症见:干咳、咳声短促、无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有血丝、消瘦、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口咽干燥、舌红少津。
调理原则: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中成药:百合固金汤
食疗:银耳百合汤、五指毛桃汤加银耳、百合。
中药:小号石仙桃(养肺阴、化痰)、沙参、麦冬、黄精、牛大力、穿破石、鱼腥草。
3/肝火犯肺
表现为上气咳逆,脸发红,咽干口苦,痰滞在喉咙而咳之难出。痰少质粘,胸肋涨痛,症状因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舌苔薄黄。
调理原则:清肺泻肝
4/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或先天体质而导致的脾虚,脾无法执行正常的运化功能,湿气内停,生痰,导致肺的宣降功能失调。
症见:咳声重浊,痰多而黏稠,痰为灰褐色或白色,胸闷或气憋,早起咳嗽加剧,乏力,食少,腹涨,便溏,舌苔白腻。
调理方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中成药:二陈平胃散加减
中药:陈皮、北杏仁、无花果,有助于宣降肺气,排出湿气。
食疗:四神汤、八珍粉(主要成分茯苓对治疗痰湿、脾虚、湿热引起的咳嗽效果好)。
特别推荐:参照南怀瑾老师的设计所制作的佛医养生打坐垫
编辑声明
佛医堂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可到达佛医堂流通处微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