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ldquo养阳rdquo,改

第期║.05.22

最后10个名额,马上抢占!↑

立夏,万物长养之标

如果说春天是万物的发生、萌动,那么夏天则是万物的长养、盛大。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生长旺盛期。中医讲求“天人合一”和“取象比类”,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也如同大地万物一般,进入茁壮成长的阶段,夏季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标志性季节。

夏季阳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夏,假也,大也。”夏季阳气旺,方能任由万物蓬勃生长。

但是夏季之阳有它自己的特点:夏天阳气在地表之上,阴气收藏于地底。在“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中,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同样也向外走浮在表面,以致于体内脏腑的阳气反不如冬天充实,反而出现大热天之下,孩子体内阳虚生寒的“奇观”:

1.心阳易浮易散

如上所言,夏季五行属火,孩子的阳气常常浮越在外。小儿“心常有余”,火热邪气很容易妄动孩子的心火,导致心经有热,所以,很多孩子夏季晚上会睡不安稳,白天注意力也很难集中,甚至脾气情绪也会不稳。此外,夏天温度高,孩子出汗较多,中医讲“汗为心之液”,汗液的丢失对心阳同样会有影响。

2.脾阳易伤

夏天常有暑邪,其性质炎热、性升散,除了扰乱心神,伤津耗气,还多夹湿。脾喜润而恶燥,脾胃对于湿邪十分“过敏”,因此暑湿对孩子脾胃首先就是个重担,孩子会出现口干想喝水,但喝水不多,大便软烂而臭,胃口变差,想吃生冷食物等脾胃方面的问题。

其次,由于人体在夏天阳气是浮在外的,身为“纯阳之体”、拥有“18K纯阳”的小孩子就更是如此了。如今岭南夏日中,大人孩子都喜欢“空调、WIFI、西瓜”三件套,内伤脾胃阳气,其寒湿加重就更为明显了,易引起比如腹泻、大便暴下或泻下清冷、胃口差、肚子痛,出现按肚子就喊痛的情况,严重的孩子,还有可能出现手脚偏凉,而身体湿热粘腻等表现。而夏季岭南地区潮湿温暖,时行疫毒如手足口、肠道病毒感染等盛行,脾胃寒湿也是疫毒入侵的重要条件。

夏季心脾养阳需要怎么做?

总结起来,夏天养阳的关键就在心脾两脏,而用上对应的儿推手法和食疗,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夏季心阳在外消耗,内在其实是不足的,再加上天气热汗多对心气和津液也是个实在的损耗,因此夏季孩子养心我主张还是以清补为主,首先说说儿推的应对方法:

清补为主,又要注重宁心安神为主:

?补脾经、补肺经各-次;

?清肝经、清小肠、捣小天心各-次;

?揉内劳宫-次;

补脾经

补肺经

清肝经

捣小天心

清小肠

揉内劳宫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再讲讲食疗,我在这儿推荐太子参百合汤。

太子参百合汤

材料:太子参10克,百合15克,瘦肉适量。

用法:瘦肉焯水,捞出切块。百合浸泡半小时,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滚后,放入瘦肉,小火再煮1小时即可饮汤。

功效:益气生津,清心养心。太子参向来是我重点推荐的孩子补益药材,其药性平和、味甘,有补气生津的作用,益气而不升提、生津而不助湿;扶正却不恋邪;补虚又不峻猛;百合则味甘,性微凉,归肺、心、胃经,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补中益气的功效。

此外,中医讲究五味入五脏,针对心脏养护方面,苦味归心,夏季吃焦苦有泻燥的功能,不能多吃,应注重阴阳互补,日常更适宜吃一些酸性、甘凉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李子、桃子、橄榄、芹菜等蔬果。

扫描?上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zican.com/tszz/5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