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参
性微温,味甘、微苦,归肺、脾两经。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人参多适合用于大病或久病体虚者,能起大补元气之效,也用于阳气暴脱、心衰垂危者等危急情况时起挽救虚脱的作用。人参单独使用就能奏效,如人参汤就是以人参煎煮的一剂救急良方。同时,人参也可用来治疗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脾胃功能失调的问题,以及用于心悸、失眠、健忘等心神不宁、心失所养的亚健康状态。
2.党参
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党参可谓生活中用得最多的药材之一。由于药效较人参弱,但兼有补血的功效,十分适合作为平补制品,一般慢性虚弱病症患者都可选用。尤其适用干那些体质虛弱,气血不足,而色萎黄,以及病后产后体虚者(表现为脾胃气虚,神疲倦怠,四肢乏力,食少便溏,慢性腹泻,肺气不足,咳嗽气促,气虚体弱),或平素极显感冒、发烧的人群日常服用。党参还能延缓衰老、抗缺氧。
3.太子参
性平,味甘、微苦。入心、脾、肺三经。
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太子参又叫孩儿参、童参。西洋参与太子参均为气阴双补之品,均具有益脾肺之气、补脾肺之阴、生津止渴之功。但太子参相比西洋参更显性平力薄,其补气、养阴、生津与清火之力也相对不及西洋参。虽药力较弱,但太子参却是补气药中的一味上佳的清补之品。多用于脾虚食少、气阴两亏、倦怠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而不宜于温补的人群。
另外,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太子参含皂苷、黄酮、香豆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力。因此,也非常适合作为普通人群的日常保健所用。
4.西洋参
性微寒,味苦、微甘,归心、肺、肾三经。
补气,养阴生津。
西洋参,顾名思义来自“西洋”,盛产于加拿大、美国及法国,也叫花旗参。现在国内也有栽培。西洋参与人参同科同属,都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但是功效却并不相同。人参能补气助阳,西洋参则偏重滋阴清火,有益于补气生津、清火除烦、养胃益肺,适用于虚火牙痛、咳痰咯血、肠热便血,对发热后证属气阴耗伤者,均有调补作用。
西洋参性偏寒,因此,脾胃虚寒、大便稀溏的人最好不要把西洋参作为日常保健品服用,以免进一步损伤阳气。
5.沙参
性微寒,味甘,归肺、胃二经。
清肺养阴,益胃生津。
沙参虽然也带有“参”字,却不具备补气的功效。沙参分为南沙参和北沙参,它们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但功用相似,均以养阴清肺、益胃生律为主要功效。一般来说,北沙参清养肺胃的作用要强一些,所以适用于肺胃阴虚有热之证;而南沙参还具有益气及祛痰作用,较适宜于气阴两伤及燥痰咳嗽的人群。
赞赏